安徽切换
新闻
铜陵市招商局
2013
04/08
21:35

铜陵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之间。1956年依矿建市,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现辖一县三区,代管一个国营普济圩农场,2003年末总人口70.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9万人。

市花:牡丹,桂花。市树:泡桐,广玉兰

铜陵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尤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铜陵物化地阜,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八宝之地”的美称。境内已探明的矿种30多种,其中,铜的储量占全省70%以上,硫铁矿储量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二,石灰石、黄金和白银的储量均居全省之首;铜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种类丰富,有88科600余种,凤丹是南方牡丹的代表,丹皮还是珍贵的药材,生姜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生姜与凤丹都是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稀有水生动物有白鱀豚、江豚、扬子鳄等。

铜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铜陵是中国的“古铜都”。铜的采冶始于商周,盛于唐宋,绵延3000余年而未曾中断,这在长江流域目前已知的古铜矿遗址中非常少见。现存数十处采冶铜遗址和大量的青铜文物:有古西周的铜炼渣、汉代的古铜井,唐宋期间的青铜文物更为鼎盛且史料记载甚详。铜陵的历史,就是中国冶铜史的缩影。大文学家李白、王安石、苏东坡等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迹,李白的“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以及描写冶铜场面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更是千古名句。铜文化已经融进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起舞》等铜雕塑在全国各类评比中获奖,市内设有全国性的青铜文化研究会。

区位条件比较优越,投资软硬环境良好。铜陵地处上海与武汉、南京与九江的正中心(距南京与上海的距离分别是200公里和450公里),也是我国著名的黄山——九华山旅游风景区的北大门(距九华山和黄山分别为80和120公里),同时还是安徽省实施“两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的交叉点。长江黄金水道流经铜陵59.9公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铜陵港是对外籍轮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拥有5000吨级件杂货码头;铁路连通浙赣线、淮南线,连接上海——武汉的铜九铁路即将新建;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铜陵长江公路大桥贯通大江南北,沿长江走向的快速通道使铜陵与东至上海、西至武汉的广阔区域紧密相联,南北向的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和东西向的沿江高速公路正在积极建设,是皖中南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城市依山襟江含湖,自然环境优美。前国务院总理朱鎔基2002年来铜陵视察时曾称赞:“铜陵虽小,但很美丽。”铜陵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优化资本结构、国有资本运营改革等试点城市,享有一系列鼓励外资投入的优惠政策。各类经济园区是吸引外资的主要载体,其中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到2003年底,已有188家企业进入区内,完成投资总额达68亿元,一期已经建成,二期正在建设。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我市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不断优化所有制结构和国有经济布局,努力提升经济活力。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集体类由1997年的73%下降到2003年的23%,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1700家,区级工业经济基本实现民营化。全市拥有5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数和融资数量分别占全省的13.2%和10%以上。对外经贸技术合作与友好交往不断扩大,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4695万美元,经济外向度为43.9%,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并与国内外12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利用外资数量连年成倍增长(截至2003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16家,合同利用外资3327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506万美元),有力促进了铜陵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全市实现GDP和财政收入分别为103亿元和10.7亿元。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居全省前列,人均GDP14591元,居全省第2位;人均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535元和4247元,分别列全省第4和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109元和2791元,列全省第5和第3;城镇化水平52.3%。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和安徽省首批省级园林城市。

经济特色较为明显,形成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工业体系。铜陵是安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是铜陵立市之本和强市之基。2003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家,全社会工业实现增加值48.69亿元,占全市GDP的47.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税收6.46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60.4%。特别是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实施的结构调整战略,使铜陵的工业逐步形成了较强的自身特色和明显的比较优势。铜陵是全国重要的铜工业基地,铜经济是铜陵的第一产业。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铜冶炼企业即诞生于铜陵,目前已经形成了采、选、炼、加工成龙配套、相对比较完整的铜产业链,2003年铜及铜加工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8%。铜产量24.3万吨,居全国第1位,并有2个品牌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铜陵有色公司是上海金属交易所会员单位,也是全国有色系统唯一进入工业企业百强的企业,其控股的铜都铜业公司发行了全国第一家铜业板块股票,金隆公司是全国有色系统最大的合资企业。铜陵是国家级“火炬计划”电子基础材料基地,电子工业是增长最快、效益最好的产业。发育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子产业,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以年均20%以上的增速迅速发展成为全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形成了电容器、模具和覆铜板三条产品链,1998年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基地,2003年受到科技部表彰并批准为国家“863”成果产业化基地,目前电容薄膜、金属化膜、电子封装模具、漆包线、各类交直流电容器、电解铜箔等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处于国内领先位置。主要电子企业均是国家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包括3家上市公司。2003年,电子产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70%以上,利润占全市企业盈利总额的一半以上。铜陵是全国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精细化工也在不断发展。依托铜化集团公司,通过技术改造,项目扩建和结构调整等途径,铜陵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硫磷化工基地之一,并积极向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领域拓展。正在兴建的将于明年投产的60万吨磷铵项目,将进一步增强铜陵化工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铜陵建材产业发展迅猛,是全国重要的水泥建材基地。正在建设的铜陵海螺三期工程总投资45亿元,2005年竣工投产后将形成年产水泥熟料1200万吨、水泥210万吨的生产能力,铜陵海螺公司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铜陵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水泥建材基地。此外,纺织、机械等产业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

今后几年,是铜陵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建设现代工贸港口城市、塑造中国山水铜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努力扩张经济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今后几年,我们将以实施“861”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力争多渠道筹资1000亿元左右,着力建设110个重点项目,力争到2007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00美元;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铜陵市招商局

联系地址:铜陵市投资大厦。

联系电话:0562-5858822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