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切换
新闻
安徽合肥:产业能级更高,标志性产业链取得新突破
2021
08/30
17:28

「本文来源:央广网」

近日,记者从安徽省合肥市“五年看点”集中采访活动中获悉,五年来,合肥市坚守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经济呈现有速度、有质量、有竞争力、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战新产业产值年均增速13.9%,助力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大关,首次跻身全国城市20强。

合肥市经信局综合规划处处长张传超在“五年看点”集中采访活动情况通报会上介绍,2016-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保持9.5%的中高速增长,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特别是2020年,克服“疫情、汛情”重重困难,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全省5.5和2.3个百分点,居省会城市第3位,工业对GDP贡献率达44.5%,为实现全市GDP过万亿、“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提供了坚强支撑。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长29.5%,位居全省第一、长三角城市第二、省会城市第二、GDP相近城市第一。

这五年,“金字招牌”更亮,产业成为城市新名片。合肥先后跻身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集聚区试点、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等。连续3年在合肥成功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成功举办三届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三届世界声博会。

这五年,产业能级更高,标志性产业链取得新突破。“芯屏汽合”“集终生智”成为合肥产业新地标。现已拥有家电、智能语音、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3个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复合增长率国内领先,同时拥有存储、驱动芯片2个方向12吋生产线,获批“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新型显示器件整体规模国内领先,液晶面板出货量约占全球10%;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形成“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终端+行业应用”产业链,2020年中国声谷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以上、入园企业超过1000户的“双千目标”。家用电器“四大件”产量连续十余年全国领先,冰箱、洗衣机占据国内1/4规模,智能化、高端化产品占比持续提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跻身“千亿产业”,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规范化运营;光伏产业构建“产业+应用”链条,主要产品综合出货量突破50GW,装机规模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这五年,合肥市发展质量更好,产业结构得到新优化。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速壮大。2016-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2%,对全市规上工业贡献率由41.4%提高到95.6%。今年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40.8%,高于全市工业11.3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贡献率达68.5%,战新产业实现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7.4%。

这五年,合肥市有效投入更大,提质增效带动新项目。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以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和重大项目的加快建设推进产业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加速产业集聚。京东方10.5代线、维信诺AMOLED6代线、彩虹光伏玻璃、康宁玻璃基板、长安汽车、通威太阳能电池、大陆马牌四期、江淮大众、蔚来中国总部、欧菲光等重大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为全市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这五年,合肥市“两化”融合更深,新基建夯实新支撑。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对工业转型升级支撑作用明显。现已建成5G基站超1万个,基本实现主城区及县域城区5G信号连续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规范化运营;形成智能制造、监测运维、供应链协同等一批工业互联网典型解决方案,1.3万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创新实施智能制造“百千万”工程,发布国内首个智能制造地方标准,累计培育117家智能工厂、1107个数字化车间;累计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2个、示范企业2个、示范项目5个。

在研发创新汇聚新动力方面,合肥市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等载体建设,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一大批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总数超1400家,全市制造业研发机构数、研发投入额、研发人员数等占全市总量70%,大企业实现企业技术中心全覆盖,建成54个国家级中心;拥有8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居省会城市第一;已建设15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涵盖人工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及光伏、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

除此之外,服务体系更优,企业竞争力实现新提升。逐年加大市级先进制造业政策资金投入,出台支持光伏、软件、集成电路、中国声谷等专项产业政策,产业基金、借转补、财政金融产品、事后奖补等政策工具不断丰富,普惠性政策、产业政策、创新政策、人才政策等共同发力,以支持不同发展阶段、发展方向、发展特点的制造业企业,奖补规模超百亿元。202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破5000亿。拥有产值超百亿企业13户、千亿企业1户;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户,42户企业入选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公示名单。

张传超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合肥市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着力点,实施“强核、强基、强链、强企”等重点工程,优化制造业发展生态,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推进制造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在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中笃定前行。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