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歌高奏,捷报频传。本周继佳通增资25亿再造1000万条轮胎生产线,TCM成功签约后,又接商务部最新喜报,在2005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评比中,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中西部22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继续位居第一,蝉联“五连冠”。
发展水平的标志
自1999年,国家商务部开展了对各国家级开发区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工作。该项工作旨在指导国家级开发区按照“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即:“以发展现代工业、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工业区转变”)的方针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其发展水平。截至目前,综合评价工作已连续开展七年,有效激励了国家级开发区在新形势下争创新的竞争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质上,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已成为衡量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排定座次的主要标志。相比往年,今年的评价体系仍分为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经营成本、人力资源及供给、社会与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投资软环境、发展与效率等8个类指标,但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对区域经济提出的新要求,商务部对综合评价办法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在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农民社会保障、技术创新环境和管理建设体制等衡量指标方面增加了16项子指标,使子指标达80项,并重新调整了部分指标的权重。
“新兵”领跑中西部
建立于1993年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到2000年方获国务院批准,晋升国家级。此后,这个“国家队”的“新兵”开始发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迅猛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年均超50%,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各级政府及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2001年,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次参加商务部投资环境综合评比,即一举夺魁,荣膺新批准的中西部16个国家级开发区之首;此后,连续4年蝉联第一。2005年,商务部将中西部地区1994年批准的首批6个国家级开发区一并纳入其中进行评比,竞争空前激烈,实力不俗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继续名列榜首,其中“经营成本、管理体制建设”二项重要指标居54个国家级开发区第一位,“社会及环境保护”等其他多项指标居中西部第一。在国家级开发区的方阵里,“新兵”一枝独秀,领跑中西部,雄居前十强。
环境是第一生产力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以来,就十分注重软硬环境建设,注重建设规范化、国际化的投资环境,奠定开发区腾飞的根基。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现代政府管理模式,构建“小政府、大社会,一站式服务、封闭式运转”的管理格局,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成熟的商务合作关系。率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着力打造生态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制造,在国家级开发区中致力于打造“投资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的区域发展环境。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如今,合肥开发区已成为合肥市和安徽省吸引投资、发展工业的沃土,成为中西部地区最火热的投资福地。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得外商纷至沓来,今年上半年,开发区共接待客商考察近200批次,组织开展境内外招商活动30余次。近期,丹麦企业家、意大利阳光集团、可口可乐等项目相继来我区参观考察,签订协议、开工建设等工作高效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