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是一片饱含诗意的投资热土。”这句话早已成为当涂人对外介绍自己的金字招牌。当涂的诗意豪情并非浪得虚名。“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诗仙李白笔下的当涂山河壮丽;“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北宋词人李之仪又为当涂增添了一份儿女情长。
千百年来,当涂令历代文人骚客流连忘返。如今,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当涂同样让众多客商纷至沓来。近5年来,仅当涂经济开发区的年均投资增长率就达85.75%,成为名副其实的投资热土,也因此成为安徽东向发展当之无愧的桥头堡。 早报记者 鲁勋
1
综合投资成本仅及沿海地区1/3
在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东向发展”战略之后,当涂及时亮出“主动融入、经济互动、优势互补、服务配套”的口号,希望通过几年努力,实现与江浙县域经济接近、争取进入全国百强县的目标。“当涂紧邻江浙,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受之影响较大,与之交流密切。为此,我们要全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争做崛起先锋。”该县县委书记毛长江表示。
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沿江沿边开发开放和东向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加快融入“长三角”,当涂县决定举全县之力,于2002年5月18日正式启动当涂工业园区,借皖江经济带的核心优势,构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2006年5月,当涂开发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从此大步踏上快速崛起的征程。
“当涂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水产、矿产等资源丰富,可以说是一块风水宝地。”当涂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徐有荣介绍,开发区境内水电资源充沛,华东电网供给充足;土地、劳动力等各类生产要素价格相对较低;工业基础雄厚,配套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周边城市遍布各类大中专和技术院校,专业技术人才有保障。经测算,当涂地区综合投资成本“只相当于沿海地区的三分之一左右”,具有发展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优越条件。
国内农药产品巨头红太阳(15.17,0.07,0.46%)集团从2003年开始寻求新的生产基地。该公司旗下的安徽国星公司总经理王红明向早报记者介绍,当时黄海沿线和长江沿岸至九江的城市他们都考察过,招商引资的政策大同小异,最后还是选择了当涂开发区。尽管当时当涂的地价不算最低,但由于近江滩涂对建码头而言很有优势,适合搞出口的企业。经过反复比较,该公司于去年年底决定将集团最大的项目落户于此。“地方绝对是选对了。”王红明一再强调。
2
“规划先行”打造优质硬件平台
在意识到自身优势之后,当涂经济开发区决定做优做强,整体规划走滚动发展之路,稳步推进开发区的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
据介绍,从设立伊始,当涂开发区就由安徽建工学院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园区一期总体规划和建设详规,并通过省市专家评审。为了保证园区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发区又委托北京中环发集团和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了区域环评大纲,于2003年11月通过技术评审;同时启动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并于2003年在安徽县一级开发园区中率先通过了区域环评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开发区在规划区域内确定了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汽车零部件、新型材料、能源化工等六个特色产业园。同时组建项目建设专家咨询组,对项目入园、产业政策、投资规模、用地限量、建设周期、环保达标、规划设计、工程质量等进行全方位的评审把关和全过程的跟踪服务。
在建设方面,开发区基础设施按照“八通一平”标准和城市化、智能化要求施工,供水、供电、供气、排水、排污、通讯、宽带、广电等管网建设和道路亮化、绿化、美化等景观工程同步推进。据介绍,开发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5平方公里。截至2005年,开发区北部区域7平方公里“八通一平”基础设施已基本到位;2006年,开发区拉开了南部新区8平方公里路网框架,已全线通车,南北两区连成一体。目前,区内建设道路总长38公里,完成各类道路面积110万平方米,桥梁2座,铺设各类污水管网28公里,构筑了“十四横四纵”路桥框架。
坚持“服务立园”提升投资环境内涵
3
徐有荣认为,在如今开发区硬件设施基本到位的情形下,“态度决定一切”。于是,开发区一直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确立“服务立园”的理念,努力为入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优质服务。
据介绍,当涂经济开发区设立了投资服务中心,实行项目引进、审批手续 “一站式” 集中办理服务;推行项目证照全程代理,对入区项目建立“绿色服务”通道。为推进入驻企业项目建设,开发区实行严格的“项目建设责任人制度”,即对每个项目确定一名责任人,实行全程跟踪服务。要求每个责任人发扬“钉子精神”,咬定项目不放松,限时协调解决各种问题。
根据入区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开发区常年邀请专家举办各类专题讲座,为企业提供人才信息,组织参加人才招聘会,并出资与该县职高、技工学校联合办学,定向培养企业急需的熟练工人。开发区还成立担保公司,力求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优良项目及时放贷。与此同时,不断延伸服务范围,把帮助投资者解决住房、子女就学等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纳入服务范畴,提升投资环境内涵。
1980年代末起家于山西的桂龙药业于2003年9月12日至当涂考察,4天后就签下协议,决定将研发基地迁至当涂,形成前端生产在太原、研发在当涂、营销在厦门的模式。“当初当涂吸引我们的主要是区位优势。”桂龙药业行政总监范和桥对早报记者表示,“来了之后觉得这里政策、人文以及人性化的服务等营造的整体投资环境非常好。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的成长速度也很快。”范和桥介绍,该基地于2003年底奠基,2005年初投入试运行,去年的销售额已达2.75亿元。
全力招商引资成果喜人
4
自成立以来,当涂经济开发区建设全面提速,招商引资成果喜人,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已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
徐有荣介绍,开发区在创建发展过程中始终围绕“突出大投入、主抓大项目、全力大招商、实现大发展”的发展思路,先后吸引了中国大唐电力、红太阳集团、雨润食品、武汉凯迪、桂龙药业、美国吉米瑞特等境内外企业前来投资。五年来,合同利用境内外资金近200亿元。其中合同外资累计完成5017万美元,年均递增22%;实到外资累计完成3667万美元,年均递增23.7%。目前已初步形成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纺织服装、金属及汽车零配件加工、新型材料、能源化工产业等六大产业集群。
近五年来,当涂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6.97亿元,年均递增97%;财政收入35517万元,年均递增53%;自营进出口1479万美元,年均递增99.16%;国内生产总值23.24亿元,年均递增98.6%;生产性投入累计完成31.77亿元,年均递增97.32%。到2007年底,全区工业企业总数为108家,其中外资企业8家。
徐有荣表示,“十一五”期间,当涂经济开发区将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产业调整转移的发展契机,全力推进“三大发展战略”,即多点联动、南进东扩战略;大开放、招大商、区区合作的战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战略。至“十一五”末,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力争达20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5亿元以上,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0亿元,财政收入达6亿元。最终把当涂开发区建设成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集约利用土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示范区、发展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成为安徽乃至全国一流的省级开发区,真正实现安徽东部崛起。
◇ 相关链接
优越的地理区位
当涂地处华东地区腹地,长江穿境而过。境域“一山四水五分田”,属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是全国著名的河蟹生产大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油料百强县。
当涂经济开发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部无缝对接长三角地区,西濒长江黄金水道,介于芜湖、马鞍山等城市群之间。距上海350公里、南京60公里,紧靠禄口国际机场和朱家桥外贸码头,205国道、314省道、沪皖赣铁路、宁芜高速公路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