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切换
新闻
校正场线圈采购包项目落户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
2013
04/01
17:09

我国最大国际合作项目 推动“人造小太阳”计划迈进

2008年,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正式启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俗称“人造小太阳”计划)项目中的超导导体生产线建设工程,承担超导接头、校正场线圈、超导导体等部分的研制和加工生产。日前,为ITER项目提供动力的校正场线圈采购包项目正式落户蜀山区经济开发区,预计2011年正式投入生产。该项目进一步推动了“人造小太阳”计划向前迈进。成熟的校正场线圈将用在ITER项目中,“合肥造”将造福世界。据悉,该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税收1200万元。

七国50亿美元造“太阳” 合肥开建生产线

据有关专家预计,地球上可供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将仅能继续维持200多年的开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目前还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

模仿太阳产生能量的过程,研制可受控的核聚变反应装置,可以为世界提供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新能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1985年,在美、苏首脑的倡仪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赞同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确立。其目标是要建造一个可持续燃烧的托卡马克聚变实验堆,以验证聚变反应堆工程的可行性,也就是俗称的“人造小太阳”。核聚变能源使用的氘、氚可从海水中提取,而且不产生温室气体及高放射性核废料,因此被认为是未来人类能源的希望所在。

目前,该计划由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韩国、日本和印度7国分工合作,计划30年完成操作实验,总投入预计为50亿美元,是目前世界上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中国政府投入约5亿美元,是我国迄今投入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中国研究机构参与该计划的研究工作。

“人造小太阳”动力源 校正场线圈蜀山造

校正场线圈是我国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中涉及超导导体、磁体支撑、超导磁体系统馈线、部件转运车、电源等12个采购包项目之一,首次将超导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产生托卡马克强磁场的线圈上,使得磁约束位形的连续稳态运行成为现实,是可控热核聚变能研究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校正场线圈采购包项目负责人吴维越介绍,该项目所生产的校正场线圈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汽车的线路系统,汽车的行驶必须要靠线路系统传输电流。据悉,该技术是可控热核聚变能研究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对于推进“人造小太阳”计划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真情服务投资者 项目扎根开发区

据了解,当时许多外省和省内的其他地区都曾多次邀请该企业入驻,甚至有某省份的一个开发区已经将该项目的名称都挂在了厂房上,力邀其入驻,但最终中科院合肥分院在综合各种因素后选择了蜀山经济开发区。

据吴维越介绍,该项目之所以选择蜀山经济开发区,首先,是因为两家是近邻,关系一直很好,而且作为研究和生产基地的开发区离研究所较近,比较方便;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开发区对入区企业无微不至的服务深深吸引了他们,开发区建立健全了服务机制,为投资者在经营上提供“一条龙”服务,积极协助企业选址、搬迁,办理各种手续,帮助企业落实优惠政策,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据介绍,校正场线圈目前还处在研制阶段,该项目落户开发区后,将先进行预研,待时机成熟后建设生产线,然后制作1:1的实验间,确保产品质量100%合格。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