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10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率领中国市长代表团正在拜访纽约市长。间隙,代表团成员之一的合肥市市长钟咏三端详起墙上的世界地图,看到了中国,看到了安徽,但却看不到合肥。一个6300万人口的大省,省会居然“默默无闻”,钟咏三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作为一个经济区域,合肥太穷了。
1993年4月3日下午,十八岗,100台挖掘机、100台推土机整齐排列,排出恢宏气势。一场持续了约一个小时的开工仪式,标志着合肥经开区如婴儿般呱呱落地。二十年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合肥市0.6%的土地上生产出了合肥市近30%的工业产值,创造出了合肥市近15%的GDP。
20年,弹指一挥间,合肥经开区已经成长为一位朝气蓬勃的青年小伙。他的崛起,改变了合肥乃至安徽的经济版图格局,书写了一个开发区成功的样本。
屡屡刷新的“合肥速度”
1993年4月3日,开工仪式结束后,合肥经开区干道建设也拉开了帷幕。
10来天后某一天,杜平太在工地上找到了一身泥灰的祖朝兴问:“我们100天干成10公里框形大道照不照? ”祖朝兴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不照! ”杜平太又问:“你用旗杆给我按10公里框形插一圈可照? ”祖朝兴说:“这个照。 ”杜平太再问:“那你用推土机把框形大道推一圈可照? ”祖朝兴说:“这也照。 ”杜平太便说:“你给我插一圈,推一圈! ”于是,祖朝兴带了常青建安公司的十几台820推土机昼夜不停地迅速推出了10.8公里框形大道路基。最终,建设者们仅用88天,就建设了10.8公里高标准框形干道,创造出令人震惊的“合肥速度”。
在合肥经开区,合肥速度在不同领域被一次次刷新着。海尔项目拆迁,在合肥经开区乃至在全国都是一个奇迹。从3月7日到3月16日,634亩土地、154户全部拆迁完毕,边拆边推,那几个日日夜夜,村两委的干部几乎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注重品质与效率的张瑞敏被枣庙村的效率震住了,他不止一次地在许多场合说起“合肥速度”。
联想落户合肥经开区,更是一次让人赞不绝口的佳话。 2011年9月27日,联想项目签约,2011年10月8日项目正式开工,开工典礼盛况空前。作为投资方的联想集团和台湾仁宝集团来了11个副总级以上的代表。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在开工典礼上说,“从签约到开工只有短短的11天时间,这就是新联想的速度,新合肥的速度! ”而更令他赞不绝口的是,从那天起,仅仅14个月时间,项目就顺利实现投产,超过了当年的“深圳速度”和“浦东速度”。
20年过去了,在合肥经开区,始终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奔跑。这是一种紧随时代步伐、加快经济发展的紧迫感与使命感,或因此,才有了屡屡刷新的合肥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