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片黄土,还你一座城市。”二十年前,在合肥城南十八岗这片土地上,一群热血沸腾的追梦之人,作出了庄重承诺。从那一年起,“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名字出现在中国版图上。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二十年来,这群追梦人策马扬鞭,南上北下,东征西讨,远涉重洋,广交四海……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热土上,远近投资客商纷至沓来,一片片厂房恰似雨后春笋,一个个产业犹如百花争春,一座现代产业新城市拔地而起。
传奇二十年,辉煌工业路。一个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工业史。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发展工业而诞生,因工业发展而扬名。根据商务部对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评价体系,从2002年开始,合肥经开区在中西部同批16个国家级开发区中连续9年综合指数排名蝉联第一。2012年度,在全国一百三十一个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居十三,在全国省会城市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四,雄居中西部之首。二十年,2000亿,合肥经开区人用梦想、激情、勤奋、智慧、勇气书写了一部奇迹工业史。
领跑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巍然挺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建区开始,合肥经开区人就坚持“大工业立区、高新技术强区、优化环境兴区”的发展理念,始终把项目作为生命线,把带领农民致富作为立区之本,把改革创新作为开发区永恒的主题,走出了一条营造环境、服务取胜之路。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在区域发展上,经开区人坚持高起点超前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森林式开发区战略,完善生活设施、工业服务等综合功能,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为项目构筑良好的“引凤大巢”。于是,经开区引来了日立、海尔、联合利华这些最初奠定经开区工业基础的项目。
一个龙头企业,撑起一个产业。经开区充分发挥龙头产业项目的带动效应,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集群,积极协同整机主机企业,引进相关配套企业,提升产业综合配套能力。依托江淮汽车,先后引进了延锋伟世通、江森自控、台湾福臻等知名零部件配套企业;依托日立建机,先后引进了二宫机械、永升机械、济钢日力、东海橡塑等工程机械配套企业;依托海尔、长虹、美的、美菱等家电企业,引进了友达光电、航嘉电子、峻凌电子、得润电子等近百家家电配套企业。海尔工业园自2000年以来,已先后建成了彩电、空调、洗衣机和冰箱生产基地;美菱股份在原冰箱项目的基础上,新建了年产120万台冰柜项目;联合利华在一期上海基地搬迁的基础上,先后建成了二期年产10万吨洗衣粉项目、三期年产2万吨立吨茶叶项目、四期日化产品出口基地项目、五期牙膏项目。
群雄并立,星光璀璨。现在,合肥经开区形成了以海尔、美的、长虹、美菱、晶弘为代表的家电电子产业;以日立建机、合力叉车、熔安动力、合肥锻压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江淮汽车、佳通轮胎等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联合利华、统一、洽洽、花王等为代表的快速消费品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集群,支柱产业占全区工业产值比重的90%以上。目前,合肥经开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冰箱、液压挖掘机、液压机床、叉车、轮胎、船用低速柴油机等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及国内家电产品种类和品牌集中度最高的开发区。
大腕云集:中国家电产业第一区
2000年3月,合肥海尔工业园区开工建设,当年即投产顺利诞下经开区的首台电视机。目前,合肥海尔工业园已是海尔集团除青岛本部以外最大的生产基地,现建成投产的有彩电、空调、洗衣机、冰箱4家整机生产企业和9家配套企业。2012年,产值达467亿元。
海尔之后,百花绽放。2003年,合肥华凌入驻经开区,两年后成为美的冰箱事业总部。2006年2月,长虹美菱高新产业园开工建设,主要生产家用冰箱、冰柜和其他深冷专用冰箱,年产规模为500万台。2006年8月,以小家电出口为主的晶弘电器设立,此后飞速发展。长虹集团抢滩合肥建设年产200万台的数字高清平板电视及其配套生产基地。豪门集聚,群星闪耀。整机企业拥有美菱、海尔、长虹、美的、格力、华凌、晶弘等七大名品。合肥经开区,成为中国家电一区!
整机企业快速集聚,友达光电、航嘉电器、美的机电园等配套企业接踵而来,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集聚度,区域综合配套能力也日趋完善,产业链更加成熟。
2012年,经开区家电企业生产家电整机达2747万台,其中冰箱1624万台,洗衣机403万台,空调器349.7万台,彩电370万台,家电产业实现产值847亿元。家电,已然成为经开区第一支柱产业,并占据合肥半壁江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上一轮家电产业PK中,合肥经开区成功上位,荣膺全国唯一的国家新型工业化家电产业示范基地,在大合肥乃至安徽省的新型工业化建设中成为典范和楷模,被誉为“皖江火车头”。
如今,合肥经开区在家电业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3个、省级家电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家电结构件设计与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企业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0%,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4%。主要家电企业都通过了几乎所有的国际认证,取得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依靠创新,合肥经开区在冰箱等大件产品的研发与创新上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在行业标准的制定上赢得了一定的话语权。依靠创新,合肥经开区也在逐步抢占高端市场,智能家电、物联网、云计算已纷纷成为经开区的关键词,创意经济、智慧经济将越来越成为主宰。如今,经开区正朝着“全球家电制造中心”大步前进。
投资热土:中西部最大日资企业聚集地
中国,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中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安徽,中国大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肥经开区,安徽首个千亿开发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桥头堡。现在的合肥经开区,已经成为中国中西部最大的日资企业聚集地。
自1995年3月27日,第一家日资企业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在经开区成立以来,日资企业在经开区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至2012年底,合肥经开区共吸引日资企业32家。
2010年以来,承接转移的号角在江淮大地吹响,合肥经开区一跃成为众多日企向往的新婆家。仅仅一年,该区先后与日本企业界大鳄阿雷斯提株式会社、尼普洛株式会社、花王株式会社签约。这些企业都有着显赫的身份,阿雷斯提是日本第二大铝合金铸件企业;尼普洛是日本第二大医疗器械企业;花王是全球最著名的家庭及个人消费品制造商之一,位列日本第一。其中,尼普洛项目是我省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引入的最大外资项目。
日资企业,已然成为经开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之一。在日资企业中,日立建机系企业9家,已形成庞大的装备制造产业链。针对尼普洛、花王等重大日资项目的落户,经开区对医疗器械及医药产业、家庭用品进行重新定位,参照“日立模式”,全力进行产业链招商,努力将该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引入该区投资,力争把医疗器械及医药、家庭日用品打造为该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的首个千亿开发区,合肥经开区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日本投资规模最大、投资企业最多的聚集区,成为日资企业聚宝盆。近两年,日资企业在合肥经开区的发展更加生机勃勃。淀川制钢所是日本最大彩钢生产企业,淀川合肥经开区项目是淀川制钢所株式会社在日本之外投资的最大生产基地,该企业一开始准备投资3000万美金,在中国建设高端PCM彩钢板项目。但在详细考察过经开区的投资环境后,先后两次追加投资,最终总投资调整为2.99亿美元(约19.2亿元人民币)。阿雷斯提项目,2010年才在合肥经开区投资建设,于2012年6月28日第三次在该区追加投资,总投资增加到9970万美元。
笑迎东风: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桥头堡
2010年,皖江城市带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战略层面唯一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要内涵的示范区。作为安徽工业第一区,合肥经开区无论从产业基础、环境承载、要素成本还是承接平台等方面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承接转移综合优势。
在承接转移的大好形势面前,合肥经开区更加注重探索、建立一整套的招商引资综合评价体系,变粗放招商为集约招商,走提升式承接转移之路。为从源头上保证引进项目的质量,开发区从三路入手:一是建立项目准入机制,提高项目整体质量;二是建立项目评价机制,确保项目产出效益;三是建立项目退出机制,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在承接转移的软件服务层面,开发区按照现代政府的职能定位,不断消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高效政务环境,为投资商提供更多创新性的便捷服务。
依托既有基础,搭乘转移东风,合肥经开区站在了皖江城市带乃至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2011年,合肥经开区平均每月引入一个10亿元以上大项目。2012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6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24.3亿元,同比增长35.8%,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在追逐承接产业转移大潮中,近几年合肥经开区项目签约、项目落地呈现出井喷之势,大项目更是摩肩接踵。2011-2012年,开发区共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达450亿元,其中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7个。据统计,目前,全区在建工业项目61个,总投资513.4亿元,达产后将新增产值2123.7亿元,新增税收55亿元;筹建项目35个,总投资210.3亿元,达产后将新增产值405.3 亿元,新增税收17.1亿元。承接转移爆发的勃勃生机,为合肥经开区在“十二五”末实现工业产值4000亿元目标奠定坚实了基础。
效率决胜:超越当年“深圳速度”
视项目为生命,凭服务打天下。合肥经开区能够在承接转移队伍中独占鳌头,凭借的是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天下投资者的“芳心”。 项目落地仅仅是个开始,后续一系列“保姆式”服务,是经开区决胜的诀窍。“我们招来项目,是为了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看到在经开区能够大有作为,所以外来企业纷纷落户开发区。”合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姚卫东一语道破天机。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开发区建立了重点企业联系制度、重点企业帮办制度、包点服务企业制度三级服务网络,实现服务全覆盖。
针对企业特点,合肥经开区提出系列创新举措,健全对企业的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杰事杰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为杰事杰公司量身定做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就是经开区人在融资机制上的一大创新,在合肥建设成了亚洲最大的工程塑料及热塑性复合材料生产基地。而且,根据高新企业的特点,开发区创造出“项目代建”新模式,由企业分期回购,加快项目建设进程。项目一落地,开发区就积极帮助企业算好细账,台湾一个项目经核算后用地减少52.4%,亩均投资、产出、税收均提高50%以上。得益于开发区的优质服务,花王日化项目经过短短百日调研就决定投资,是近年来日本项目投资选址中决策最快的。联想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只花了11天的时间,创造了新的“合肥速度”;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4个月,杨元庆在投产仪式上盛赞:“‘合肥速度’超过了当年的‘浦东速度’和‘深圳速度’。”
创新高地:四大新兴产业开辟新兴增长点
企业的理想就是开发区的理想,合肥经开区渐渐成为了声名远播的企业集聚地。在这片沃土上,企业与开发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血脉相连。四大支柱产业之外,经开区人又瞄准了国内外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就业密集的大企业、大项目,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抢抓机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2006年,连续吸引了杰事杰、捷敏、住宅产业化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入区,奠定了合肥经开区住宅产业化、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
为了培育新兴产业,合肥经开区人妙笔生花,书写“无中生有”大文章,引进宝龙达笔记本电脑、友达光电、联想(合肥)产业基地、航嘉电子、青雅液晶显示面板等项目。仅联宝项目2012年就带动15家配套企业设立运营基地,一个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迅速崛起,在智能信息和数字家电行业上目标直指“全球家电制造中心”。也是2012年,黑龙江宇辉、长沙远大等项目签约,形成从科研、设计到开发、施工、建材、装饰装修、销售服务的完整住宅产业链,全区已形成了包括远大住工、鹏远住工在内的三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千亿住宅产业化产业布局初步实现。
2012年,合肥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近三成。现在,合肥经开区成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家电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货通全球:出口加工区开创发展新天地
2012年8月21日,位于合肥经开区新港工业园内的合肥出口加工区正式封关运行,为该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打开了一扇直通世界的大门。
早在封关运行前,合肥出口加工区就已引来台湾崧贸电器、联想(合肥)产业基地两个大项目,另有一大批在谈大项目有意落户加工区,加工区招商引资的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去年12月27日,由联想集团和台湾仁宝电脑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合资成立的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联宝公司占地457亩,厂房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HUB仓库超过10万平方米,主要生产联想笔记本电脑。到今年7月,将实现月产量100万台,大部分出口到欧美等国际市场。到2014年,联宝将达到年产2000万台笔记本的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随着联宝的入驻,一大批配套产业纷至沓来,15家配套企业已经在合肥建立运营中心,128家原材料供应商已将产品运送至该基地的HUB仓库,另有几十家正在洽谈,一个新兴千亿产业正在加速形成。
可以说,合肥出口加工区的设立运行,为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了优质载体,将极大提升合肥引进外资的层次,进一步巩固合肥外贸出口在全省的龙头地位,为合肥乃至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和推动外向型经济扩容升级提供不竭动力。“十二五”末,合肥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额将有望超过120亿美元,跻身全国十强出口加工区行列。合肥出口加工区,必将为合肥经开区的发展腾飞提供新的跳跃平台,助力安徽工业第一区挺进全国前十强。
笑傲江湖:安徽首个千亿开发区
2010年,合肥经开区成为安徽省首个千亿开发区;2011年在国家商务部的综合评比中,前移2位,居131家国家级开发区第13位,居中西部之首。2012年,合肥经开区完成工业总产值近2290亿元,总量位居中西部开发区之首,成为全省第一个2000亿开发区;全年综合财政收入在全省首次突破100亿元。
作为安徽首个千亿开发区,合肥经开区版图上可谓星光耀眼。2012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41家,其中产值超50亿元企业12家,分别比2011年增加8家和2家;海尔冰箱、海尔空调、联合利华、日立建机4家企业产值更是超过百亿元。2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投资发展。在全市工业企业10强中,合肥经开区独占6席,全市工业发展主引擎地位进一步凸显。
工业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合肥经开区,不仅拥有庞大的工业体量,更具高端的工业体质,杰事杰新材料、龙讯半导体、江淮汽车、合力叉车、合肥锻压这些有核心技术、具有国内最高技术水平的企业目前都集聚在合肥经开区。在许多行业和领域,合肥经开区都掌握了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合力、江汽、美菱、合锻、神马、神剑、中亚、万朗等多家企业在同行业中都处于国内第一的领先地位,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级行业标准的制定。
如今,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69家,省级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35家,其中国家级9家;充分利用区内17所高校资源,实现科技成果转化800多项,仅去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就达2140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已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近7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区工业经济的比重达到35%。
后记:
雄心铸伟业 同圆中国梦
合肥经开区,传奇二十年,冠盖中西部,货通全天下。回首过去,成就辉煌;展望未来,充满希望。合肥经开区拥有家电电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和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和住宅产业化四大新兴产业朝气蓬勃。随着纳威司达发动机、晶弘冰箱、大久保齿车、熔安重工、熔盛机械等支柱产业大项目的投产,合肥经开区的千亿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千亿家电产业基地、千亿汽车制造基地呼之欲出。未来,合肥经开区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着力点,探索并开辟出一条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道路,继续为五彩梦想拼搏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大道路上,书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