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女子,乍看之下很普通,但越看越有味道,不知不觉中掳获人心,此所谓“第二眼美女”。对于客商来说,安徽和县经济开发区正是这样的感觉——初来乍到,会觉得跟长三角地区的先进开发区没法比。但回头再来,发现这里有着“东部的区位、中部的成本、西部的政策”,实在是投资创业的一块宝地。
“很多企业在我们这里投资后都会介绍更多的朋友过来,并且就此加快形成了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和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洪守保对早报记者谈及此事颇为自豪。无疑,在企业的口耳相传下,这个与南京紧邻的安徽省级开发区,虽然成立只有短短3年,但已经迈入快速崛起的发展期。 早报记者 鲁勋
A
东部的区位:冲在皖江开发最前沿
和县地处皖东,左挟长江,右控昭关,依十朝古都南京,濒九州米市芜湖,举目可眺钢城马鞍山。在加快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背景下,和县经济开发区因此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皖江开发的最前沿。
成立于2005年的和县经济开发区虽然比较年轻,但在长三角产业迫切需要转移承接的情况下,该开发区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夺人眼球”。由于与南京接壤,驱车往来不过一小时,和县也被称为安徽的东大门。
据洪守保介绍,尽管处于长三角边缘,但该开发区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穿境或沿边缘而过的合巢芜、合宁、宁马芜三条高速公路构成该区现有的金三角公路框架;距南京禄口机场、合肥骆岗机场、芜湖湾里机场均为一小时车程;拥有三处18公里长江深水岸线资源,距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和南京新生圩外贸码头也均只有60公里;已经建成的公铁两用桥——芜湖长江大桥引桥即落脚在该县南端,南京长江三桥至该县边界只有5公里,至开发区仅40公里,而在建的马鞍山长江大桥距开发区只有10公里;加上淮南铁路从境内穿过,开发区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
据介绍,包括“一区二园一基地”,和县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位于县城所在镇,与正在全面开发建设的和城新区毗邻,主要打造以水泵阀门生产为主的制造业,少量选择性引进轻纺及食品加工等项目以及为开发区配套的服务业、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项目。沈巷工业园位于芜湖长江大桥脚下,主要产业为农产品(5.86,0.09,1.56%)深加工、新型建材生产、汽车零部件制造、轻工纺织。乌江工业园与南京浦口区一桥之隔,目前园区已形成食品深加工、机械加工、轻纺服装加工三大区块。精细化工基地主要以上市企业华星化工(9.70,-0.25,-2.51%)股份公司为核心,着力打造农药龙头系列产品,同时加强医药化工、高分子化工、基础化工建设,发展化工产业集群。
B
中部的成本: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
对于开拓者而言,和县年轻而又富饶。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煤、磷、白云石、石灰石、黄沙等矿产资源,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从1980年代开始,和县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篮子”;进入新世纪后,一批有识之士纷至沓来,投资兴业。如今,随着安徽省“东向战略”的实施,和县经济开发区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现代工业制造基地、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和旅游观光休闲基地。除了独特的区位和优越的环境外,开发区丰富的劳力资源、低廉的生产成本也成为吸引投资的一大法宝。
“相比长三角地区,我们开发区的土地价位低廉,每亩工业用地净地出让价按国家公布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执行。”洪守保介绍,该县内有劳动力42万人,剩余劳动力近20万人,每年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毕业生近3000人,能满足各类企业的用工需求。
“我们这里建设成本很低,水泥、红砖、黄沙、劳工单价为江浙的一半,基建成本为江浙的60%。”洪守保用数据说明了开发区在投资成本上的优势。而与中西部相比,和县又有运输距离上的优势。“在开发区内投资兴业,可辐射长三角经济圈广阔大市场,但是商务成本较苏浙沪极为低廉,可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据了解,和县开发区已形成较鲜明的产业特色,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优势。目前,全区引进项目118个,固定资产累计投资100多亿元,2006年以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增长,今年1-8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幅均在1倍以上。
“从整个和县来看,我们已形成化工、建材、机电、造纸、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且拥有一大批技术人才,具备为加工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完善功能。”洪守保说,“另外,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城市的产业和‘星期天工程师’也会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C
西部的政策:争做对接长三角“排头兵”
“我们一直提醒自己,要牢固树立‘环境立区’的发展理念,这里的环境很大程度上指的是高效的服务管理。”洪守保介绍,开发区管委会坚持“说到做到,创造一流”的承诺和精神,努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品牌。
在建立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负责制的基础上全面实行入区企业手续全程代理制——企业注册、办税、用地报批、建设许可、土地、房产证等所有手续,由开发区管委会全程代理服务。此外,管委会对落户项目推进实行项目联系人责任制——重点项目由主要负责人联系,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建设和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对投产企业严格按合同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值得一提的是,该县纪委、政法委、监察局对投资者和企业发放“保护卡”,任何部门未经批准不得进入企业检查、收费,确保投资者和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保护,维持其正常生产秩序。
除了管家式的服务理念外,和县经济开发区还对入区企业在税收、规费、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并对投资规模大、强度高、税收贡献大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对投资规模超亿元,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广、牵动力强的重大工业项目,可实行“一事一议”,享受更多优惠政策。据介绍,在开发区投资的工业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前三年,增值税、所得税县级分成部分全额奖还,后两年减半奖还;县级行政事业性收费按收费标准下限减半收取。
和县经济开发区对重点发展的企业关怀备至。但为进一步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高园区项目质量,开发区也对部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园区产业布局、投资规模过小、闲置土地面积过大的入区项目进行了清理整顿。从而更好地推动了园区经济理性引资,优化升级。
和县县委书记朱爱民表示,作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南京1小时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县将充分发挥区位优越、资源丰富、生态良好的合作优势,努力争做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排头兵”。而作为最重要的平台,和县经济开发区正在着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展望未来,开发区必将成为投资的宝地,创业的沃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关链接
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以打造“一流省级开发区”为目标,加快建设步伐,举全县之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吸引外资的密集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核心区、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到2013年,开发区建成面积达40平方公里,入区项目5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0个。区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80亿元,创国民生产总值150亿元,工业产值218亿元,销售收入230亿元,出口总额5亿美元,利税12亿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断提升项目承载能力,集中精力抓好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项目。依托现有的“一区二园一基地”,重点建设泵阀机械制造、汽车零配件、精细化工、物流产业,着力发展新型材料、信息产业,积极发展热电、机械、生物工程。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突出发展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抓住马鞍山长江大桥建设机遇,适时启动建设桥西工业区,大力发展港口、物流、船舶制造业。以各具特色的行业(即化工、机械、港口、造船、物流)为主导,完善功能、做好配套,实现统一管理、规范服务,将开发区打造成区位优势明显、行业特色鲜明、配套服务健全的整体沿江工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