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切换
新闻
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优势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
2013
04/07
15:09

黄字〔2009〕20号

为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现就构建优势产业体系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与区位优势,加快培育优势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构建一批优势显、体系全、规模大、品牌响的优势产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发挥优势的原则。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将静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动态的竞争优势。

2、坚持开放创新的原则。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方针,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

3、坚持集聚发展的原则。加速推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集中、同类产业和相关产业向工业园区内的功能专业区集中,打造产业集群。

4、坚持生态和谐的原则。围绕旅游商品、山区资源和高新技术办工业,坚决不上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现代旅游产业

发展目标:到2012年,实现旅游接待总量突破3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3%,旅游总收入达260亿元,年均增长16%,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20万人次,创汇3.5亿美元;4A以上景区达24个,5A景区1-2个。到2015年,实现旅游接待总量突破4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2%,旅游总收入400亿元,年均增长15%,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00万人次,创汇5.7亿美元;4A以上景区29个以上,5A景区3-5个。打造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体系。

近期重点:(1)打造精品景区景点,力争西递、宏村景区进入国家5A级景区行列。(2)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进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92个项目建设,今年底前完成投资50亿元。(3)开展旅游整体营销,2009年完成210个旅游营销“三进”目标。(4)打造旅游新型业态,大力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节庆赛事、商务会议”六大新型业态。(5)推进文旅深度结合,重点扶持徽商中心“徽韵”定点商业演出和宏村(秀里)影视基地文化产业区开发建设。(6)着力开发旅游商品,编制《旅游商品目录》,设立旅游商品开发专项资金,培育一批旅游商品交易专业市场。(7)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完成《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今年内重点实施“522”乡村旅游创建工程。(8)加快旅游区域联动,争取省里尽快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示范区”内旅游联合促销;做好对接上海世博会工作。(9)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大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力度。(10)扩大旅游对外开放,发挥黄山航空口岸综合功能,研发航空旅游产品,今年内做好“黄山至首尔”、“黄山至香港”客源组织工作。(11)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市旅游信息中心和市、区县、景区(点)三级旅游信息综合网络。(12)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旅游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建立市级旅游研究机构。

(二)特色文化产业

发展目标:到2012年,形成3个以上文化企业(园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7.5亿元,年均增长21%,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到2015年,形成5个以上产值超亿元的文化企业(园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7.5亿元,年均增长21%,占GDP的比重达到9%以上。打造布局更趋优化的文化产业。

近期重点:(1)实施文化产业改造提升工程,组织实施以徽州府衙修复为中心的歙县古城改造项目,进一步提升重点古镇品位,将屯溪老街打造成一流品质的历史文化街区。(2)推进“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工程,首期整治古村落34个,保护利用古民居505幢。(3)壮大徽州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新安医药养生园和黄山新安医药文化博物馆,筹建徽派盆景博物馆和徽派盆景交易中心。(4)启动徽文化艺术长廊基础设施建设和徽州“四雕”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项目,引进3家以上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落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5)大力培育发展文化实体,组建黄山市徽州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6)保护传承发展徽州四雕、文房四宝、万安罗盘等传统工艺瑰宝。

(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发展目标:到2012年,规上企业180户,完成总产值87亿元,实现增加值25亿元,年均增长25%;省级技术中心2个,省著名商标30个,省名牌产品20个。到2015年,规上企业220户,完成总产值143亿元,实现增加值41亿元,年均增长18%;省级技术中心3个,省著名商标33个,省名牌产品24个。把我市建成知名的华东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之一。

近期重点:(1)重点围绕休宁县海阳茶叶加工产业集群、祁门县祁山电子电器产业集群、徽州区岩寺精细化工产业“三个专业镇”和太平猴魁标准化加工、徽州区黄山毛峰茶加工、祁门县农林特产品加工“三大基地”及重点技改创新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2)大力开展产业招商,进一步做大“茶干”、“茶油”等企业规模,培育形成5户产值超2亿元以上企业。(3)加速企业规模扩张,新增规上企业20户以上、亿元企业4户以上。(4)加快技改创新步伐,重点抓好祁门绿色产业园等16项总投资6.59亿元的技改创新项目建设。

(四)机械电子产业

发展目标:到2012年,规上企业150户,完成总产值143亿元,实现增加值41亿元,年均增长25%;省级技术中心7个,省著名商标9个,省名牌产品22个。到2015年,规上企业180户,完成总产值235亿元,实现增加值67亿元,年均增长18%;省级技术中心8个,省著名商标12个,省名牌产品26个。把我市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汽车电子电器生产基地。

近期重点:(1)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组建黄山市机械电子行业协会。(2)推进企业上市发展,重点抓好好视达上市前期服务工作。(3)加大企业对外合作,推进黄山市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与江淮、奇瑞公司合作。(4)加速企业规模扩张,新增规上企业20户以上、亿元企业3户以上。(5)加快技改创新步伐,重点抓好黄山“奥强数控机械”等59项总投资26.5亿元的技改创新项目建设。

(五)新型印刷包装产业

发展目标:到2012年,规上企业30户,完成总产值50亿元,实现增加值15亿元,年均增长25%;省级技术中心1个,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4个。到2015年,规上企业40户,完成总产值85亿元,实现增加值25亿元,年均增长18%;省级技术中心1个,省著名商标3个,省名牌产品5个。打造国内著名的绿色包装之都。

近期重点:(1)加大科技扶持力度,重点鼓励、支持黄山永佳集团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加速企业规模扩张,新增规上企业5户以上、亿元企业1户以上。(3)加快技改创新步伐,重点抓好永新股份年产6000吨高安全卫生性食品包装材料生产线等9项总投资3.71亿元的技改创新项目建设。

(六)新型精细化工产业

发展目标:到2012年,规上企业60户,完成总产值110亿元,实现增加值32亿元,年均增长25%;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3个,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7个。到2015年,规上企业数达70户,完成总产值181亿元,实现增加值53亿元,年均增长18%;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5个,省著名商标3个,省名牌产品10个。建成全国最大的固体环氧树脂生产基地。

近期重点:(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黄山市循环经济园建设,今年内完成总体控制规划编制。2010年底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完成企业投资7.5亿元。(2)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化工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产业发展。(3)加速企业规模扩张,新增规上企业3户以上、亿元企业3户以上,其中,10亿元企业1户。(4)加快技改创新步伐,重点抓好永佳集团企业孵化器等30项总投资13亿元的技改创新项目建设。

(七)生物医药产业

发展目标:到2012年,规上企业25户,完成总产值9亿元,实现增加值3亿元,年均增长25%;省级技术中心1个,省著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2个。到2015年,规上企业30户,完成总产值15亿元,实现增加值5亿元,年均增长18%;省级技术中心1个,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3个。打造具有新安医学特色的中医药生产基地。

近期重点:(1)完成天目药业退城进园,建成天目药业医药产业园。(2)加速企业规模扩张,新增规上企业5户以上、亿元企业1户以上。(3)加快技改创新步伐,重点抓好黄山天目医药产业园等6项总投资5亿元的技改创新项目建设。

(八)茧丝绸服装产业

发展目标:到2012年,规上企业80户,完成总产值42亿元,实现增加值12亿元,年均增长25%;省级技术中心1个,省名牌产品3个。到2015年,规上企业100户,完成总产值69亿元,实现增加值20亿元,年均增长18%;省级技术中心2个,省名牌产品5个。打造全省知名的白厂丝生产加工基地。

近期重点:(1)完成天马纺织退城进园工作。(2)壮大优势骨干企业,抓好嵊峰袜业闲置土地开发建设,打造全省最大的袜业生产企业。(3)加速企业规模扩张,新增规上企业10户以上、亿元企业2户以上。(4)加快技改创新步伐,重点抓好黟县缫丝厂茧丝绸优化工程及基地建设等15项总投资8.6亿元的技改创新项目建设。

(九)旅游工艺品产业

发展目标:到2012年,规上企业12户,完成总产值1.4亿元,实现增加值0.4亿元,年均增长25%;全市实现旅游工艺品收入25亿元,占旅游总收入10%以上。到2015年,规上企业15户,完成总产值2.2亿元,实现增加值0.7亿元,年均增长18%;全市实现旅游工艺品收入55亿元,占旅游总收入15%以上。建成全省旅游工艺品生产地、集散地。

近期重点:(1)加强产业发展指导,成立黄山市旅游工艺品协调领导小组,制定旅游工艺品产业发展规划。(2)推进行业自律发展,成立黄山市旅游工艺品协会,促进旅游工艺品发展。(3)加大产业发展投入,建立“旅游工艺品发展资金”,扶持旅游工艺品开发、生产。(4)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出台促进本地特色旅游工艺品销售评比、奖励办法,扩大旅游工艺品销售。(5)加速企业规模扩张,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户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构建优势产业体系工作领导组,各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优势产业发展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明确责任、各司其职,抓好落实。

(二)抓好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我市资源特点,针对全市九大优势产业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确定发展战略,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高产业关联度,夯实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产业集群。

(三)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按照“建设重大项目、壮大核心企业、构建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积极论证谋划和编制储备一批优势产业发展项目,加大产业招商和对上争取力度,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旅游产业亮点工程、文化产业精品工程和工业重点工程。

(四)搭建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完善园区服务功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构筑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新平台。建立优势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开展政银企合作,加快担保行业发展,加大企业融资力度。大力推进企业集团上市发展,扩大产业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五)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建立构建优势产业考评激励机制,制定具体构建目标及考评奖励办法。市政府对各区县、市直相关部门落实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半年开展督查,年终开展考评。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