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据市场星报报道,过去的一年,安徽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县域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特点?劳动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如何?昨日上午,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2019)新闻发布会在合肥召开,安徽财经大学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了包括《安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9》在内的10部报告,把脉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经济发展:中部排第四,长江经济带排第七
根据报告,2018年安徽在中部六省中的排名与2017年相同,居第四位,低于河南省、湖北省和湖南省,高于江西省和山西省。其次,根据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综合评价结果,2018年安徽位于第七位,处于中游稍偏后的位置,与2017年排名相同。此外,安徽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在中部六省中一直稳定在前三名。
从省内来看,各地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皖北地区和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仍有差距。2018年,合肥、芜湖、马鞍山占据16个地市前三的位置。同时地处皖江城市带的滁州、宣城两个地市以及地处皖北地区的阜阳处于全省中上游水平,整体皖江城市带区域经济运行状况较好。
此外,安徽县域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县分别为:肥西、肥东、长丰、无为、怀远、天长、巢湖、芜湖、庐江、全椒,十强县皖中“一枝独秀”。
脱贫攻坚:2018年72.6万贫困人口脱贫
2018年,我省的贫困发生率降至0.93%,18个贫困县摘帽、725个贫困村出列、72.6万贫困人口脱贫。其中,9个深度贫困县共争取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9798万元,实现21.4万贫困人口脱贫。
2018年,深度贫困地区省级财政的个体脱贫支持力度是4275.33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37.88%。其中,阜南县、霍邱县、临泉县三县的脱贫人口分别达到43000、40591、40400人。然而,报告显示,我省财政脱贫攻坚终端使用差异显著,深度贫困地区的省级财政脱贫资金大部分投向“两不愁三保障”,特别是医疗救助方面;非深度贫困地区的财政脱贫资金则强化对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投资、基本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的支持,力图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挖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潜力。
劳动保障:制造企业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双向失衡
相较于江浙沪地区,我省制造企业劳动力用工在数量和结构上呈双向失衡,改善劳动关系成为缓解上述失衡的一个潜在措施。从“本年度”企业用工情况看,反映用工非常紧张的占15.38%,用工比较紧张的占38.46%,供求基本平衡的占43.59%,不清楚的占2.56%。在制造企业中出现部分省外务工人员回流现象。从省外工作经历看,一直在省内工作的占67.86%,有在省外工作过的占32.14%。从回省内就业的原因看,包括了亲人不在身边的孤独感、方便照顾老人、子女教育问题等。
此外,我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就业参保率比2016年提高近7个百分点。安徽省企业年金发展状况较好,企业年金资产261亿元,在全国企业年金参与职工人数最多的10个省市中,位列第八。
养老服务:我省将开展智慧养老试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存在较大压力。据测算,2020年我省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1.73%,2040年为23.18%,养老财政供给压力较为沉重。
从家庭内部而言,家庭提供养老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弱化。在城市,这一代老人的子女多系独生子女,子女为老人提供较为全面的生活护理服务非常困难;在农村,人口城市化造成了大量青壮年入城,老人留在农村,许多老人又不愿意进城,也出现了与城市相同的问题。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将转移至社区和养老机构,这将对社区特别是农村社区的养老服务造成巨大压力。
根据我省民生工程要求,2019年将在16个设区市各开展1个智慧养老试点,推行智慧养老机构创建、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建设、市级智慧养老综合平台整体建设、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智慧化融合发展等四类试点模式,将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的技术支持体系。
生态文明:新安江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
2018年,我省林长制改革、大气污染防治等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相对于2016年而言,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从全省来看,2013~2017年间,生态文明综合评价值呈上升的趋势,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其中,7个城市排名保持不变:黄山第1,合肥第2,池州第3,宣城第4,滁州第8,马鞍山第11,淮南为16名;5个城市排名有所上升:安庆由6进5,芜湖由7进6,淮北由13进12,阜阳由15进14,铜陵由10进9;4个城市排名有所下降:六安由5降7,蚌埠由9降10,亳州由12降13,宿州由14降15。
此外,新安江流域作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先行探索地,2018年12月27日,新安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成功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名单。目前,新安江试点经验已经开始在全国推广,在省内全面推开。因此,今年的报告对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做了专题研究。(记者 李超 星级记者 汪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