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第一台VCD、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到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 “墨子号”、全球最薄0.12毫米触控玻璃,一项项 “闪光轨迹”已经成为安徽的最大优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安徽大地上,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批批高端产业集群竞相崛起,昔日的农业大省正在向工业强省、制造强省加速迈进。
创新 “一子落”,发展 “满盘活”。一个个产业制高点的背后,是安徽举全省之力对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激发,使安徽工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李国英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安徽正在面向最前沿,推进关键领域自主创新由 ‘跟跑并跑’向 ‘并跑领跑’迈进。”
在原始创新方面,安徽基础研究实力较强,拥有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大科学装置等一批 “国字号”创新平台。这些年,安徽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如量子通信、稳态强磁场、聚变能、类脑智能等前沿领域实现了 “捷报频传”,保持了全球领先优势。李国英介绍,安徽有一个 “科学岛”,岛上的 “人造小太阳”在去年首次实现了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达到1亿度的稳定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
如果说原始的理论创新是 “钱变纸”,那产业创新就是 “纸变钱”。安徽每年实施1000个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大力推进24个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采取 “两手抓”,一手抓传统产业的脱胎换骨,打造新的 “铜墙铁壁”。今年,铜陵有色集团和海螺集团首次进入世界500强行列。另一手抓促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李国英强调,要做好 “芯屏器合”工作。“芯”就是芯片产业,积极发展包括 “长鑫存储”一批骨干企业在内的129户集成电路企业。“屏”就是平板显示产业,合肥集聚了6代线、8.5代线、10.5代线于一身的世界最大的平板显示基地。 “器”,指装备制造及工业机器人产业,六轴机器人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合”,指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让机器像人一样能听会说。
在 “科创+产业”路子上走宽走实。安徽已经成为新兴工业大省,作为推动中部崛起的一员,夯实制造业基础,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体系,安徽正在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出贡献。
李国英表示,推动安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在 “科创+产业”这条路子上走宽走实,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靠技术创新来推动产业创新,重点在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力度,朝着自主可控的方向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