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通畅,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为实体“强筋健骨”,支撑作用坚实有效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
9月末,全省人民币存贷款余额9.82万亿元,同比增长10.15%。前三季度,全省实现证券交易额6.56万亿元,同比增长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1个百分点;实现保费收入1116.56亿元,同比增长14.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7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省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延续总体平稳、质量提升、效益改善的态势。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2378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8%,增速居全国第六位。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行长刘兴亚表示,我省创新手段精准施策,为实体经济“强筋健骨”,金融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更加坚实有效。
为实现对中小微企业线上全流程金融服务,我省建设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整合政府扶持政策、公共信用信息、征信产品服务、企业金融需求、金融产品等各类资源。截至9月末,平台已为5400多家企业解决超100亿元融资需求。
但是,我省服务民营小微企业力度尚存在不均衡的情况。数据显示,9月末,芜湖市、淮北市、池州市、铜陵市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0.36%,1.58%、1.85%、3.52%,低于全省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增速;分机构来看,9月末,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8.84%、-0.78%。
“既要加强金融监管,也要注重引导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安徽银保监局大型银行处负责人认为,大型银行要发挥资金、管理和技术优势,合理布局网点和智能服务终端,适当放权于基层银行,扩大普惠金融产品的覆盖面。
优化供给结构,改善融资环境
今年以来,安徽银保监局实施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有效支持省属大型钢铁煤炭企业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优化融资结构,加快发展转型。
作为省属“三煤一钢”企业的对口帮扶银行,工、农、中、建4家大型银行,在行业限额压降的大背景下,保证“三煤一钢”等重点企业转型升级的资金需求。截至9月末,辖内大型银行对“三煤一钢”企业授信余额699.37亿元,占4户企业授信总额的50.95%。此外,建行安徽省分行积极推进实施市场化债转股,与淮南矿业、淮北矿业和马钢集团等3家企业签订债转股框架协议合计320亿元,已实现投放109.95亿元,平均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3.52个百分点。
“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同时,金融供给的结构也在优化,先进制造业、民生等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受到金融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戴利强说。
作为科创板的“孵化器”,我省在省股权交易中心专门设立科创专板,累计挂牌企业4717家,其中科创板挂牌企业1485家,规模居全国前列。截至9月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105家(其中民营企业59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4家(其中民营企业11家)。
“金融和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盈利水平提高,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风险也就能得到更有效化解。”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财金处负责人认为,要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进一步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稳住市场预期和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发挥“基金+”赋能作用,提升资本运作效率
上市企业长信科技易主省投资集团一年来,各项经营指标持续向好,被业界称为国资驰援民营上市公司的经典案例。去年底以来,省投资集团联合海通证券发起设立了计划规模100亿元的合肥中安海通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专门纾困基金,今年6月启动投资运营,首期募资30.01亿元。截至9月末,民营企业纾困基金累计已投资项目19个,投资金额36.37亿元。
今年,省投资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基金投资星恒电源项目1000万元,支持这家科创企业在安庆市建设年产36万套电池托盘等项目。省投资集团已承接组建42支省级股权投资基金体系的子基金,共完成投资项目181个,投资金额34.67亿元。
基金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能够有效提升资本运作效率、加速实体产业资源整合而受到业界青睐。我省充分发挥“基金+”赋能作用,缓解科技型初创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方面,建立起了覆盖企业生命全周期的省级股权投资基金体系。”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建立省级种子投资基金50%、省级风险投资基金30%项目投资容错机制;联合省财政设立省级种子投资基金、省级风险投资基金项目投资激励机制;积极创新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指导省级股权投资基金加快投资运营。
据初步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省级股权投资基金募集到位资金80.33亿元(含省财政支持资金30.43亿元),累计募集到位资金已达225.34亿元(含省财政支持资金85.12亿元)。从基金分类看,省级种子投资基金累计完成投资项目12个,投资金额1.03亿元;省级风险投资基金累计完成投资项目169个,投资金额23.4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