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在实施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如何缩小与沪苏浙之间的经济差距,成为能否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区域经济发展实质是产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取决于企业数量和质量。企业的数量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本地社会大众创业,一个是招商引资来本地创业或再创业。企业发展质量主要是依靠创新发展。因此,创新创业就成为安徽可持续发展的第一需要。
什么是创新?广义来看,是指创造一切现实世界尚未出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或观点。狭义来看,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和引入新的组织形式。什么是创业?创业就是开创一番新事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经济或社会价值的活动过程。广义来看,任何人在任何岗位上都必须要有创业精神,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都是创业。狭义来看,创业需要一个社会群体共同营造出一种创业环境,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也需要社会各界对创业者予以鼓励、支持或包容。
安徽是一个新兴的发展活跃的省份。“十三五”以来,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成绩显着,然而,安徽在传统经济发展尚不充足的情况下,又面临着推进新经济发展的艰巨任务;在工业化任务尚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又迎头遇到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任务;在承接产业转移如火如荼地开展之时,供给侧结构性过剩又随之到来;在资本、劳动和土地要素驱动经济发展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又需要转换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因此,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是解决安徽发展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抓手。安徽经济发展的未来在于创新创业,要主动引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投入到“双创”大潮之中,闯出一条经济发展新路。
第一,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安徽发展首先要在理念上实现突破。推动创新创业就是要促进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应进一步树立这样的创业意识,消除社会大众及社会各界人士脑海里存在“官本位意识”“小农意识”“打工意识”,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大力宣扬创新创业精神。如果近千万的外出务工人口,在安徽创新创业,那将为安徽发展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这是巨大的机遇。新型创业者要牢牢抓住这一机遇,面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开展创新创业。这将成为安徽新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动力源。
第二,全面营造创业环境,形成创业荣耀氛围。必须营造重视创业、重视创业者、理解创业者、鼓励创业者、为创业者排忧解难的良好创业环境,形成创业者荣耀的氛围。要把创业环境的营造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学习深圳等发达地区把创业者当作“上帝”来对待,尽最大的努力消除创业者创业道路上的各种行政性障碍和各种“管卡压”的潜规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给创新创业创造以更好的环境。”没有体制机制上的改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无法产生创业者荣耀,最后只能导致创业者的悲哀。创业者“用脚投票”,会选择适合自己创业的土壤。因此,通过深化改革来突破“条条框框”,成为安徽营造创新创业环境的前提条件。
第三,优化创业激励机制,构筑创新创业生态圈。要善于在既定体制下创新各种机制,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创业者创业需求的激励机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创新创业服务,激励创业者主动创业、顺利创业、创业有成。要努力消除目前存在的创新激励政策“政出多门”现象,不能表面上看“热火朝天”,实际上力量分散,激励力分散。创业服务应该建构牵头部门,目前教育厅、科技厅、经信委、工商联、工会等部门都在举办各种创业大赛,需要架构统一行动机制和确定创业问题的最终解决者(责任部门)。应学习深圳模式,着力构建“1+N”创新创业大赛体系,形成“一个平台比赛,多方力量支持”的大赛引导创新创业的良性机制,构筑良性发展的创业生态圈。
第四,将创业纳入地方考核,激发政府重视创新创业。正是因为创新创业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的未来,各地市是否树立了创新创业意识,是否营造了创新创业的氛围,是否优化了创新创业环境,是否重视“双创”“双招双引”,最终都表现在新增注册的市场主体数量上和新注册企业数量上。因此,以此指标来衡量地方投资环境好坏、创业环境优劣,是一个可取的指标。这个指标要比GDP考核更重要,更具有可持续性。
总之,要实现安徽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看,必须依赖内生动力。要实现安徽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动能转换,必须把创新创业作为驱动安徽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