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吴晓光) 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召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闻发布会,安徽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介绍了“稳住农业基本盘,筑牢‘三农’压仓石”等相关情况,若后期天气条件正常,夏粮有望实现“十七连丰”。
安徽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发布新闻。 (吴晓光 摄)
卢仕仁说,今年以来,安徽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涉农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粮食丰产苗架基本形成,“三农”领域补短板工作全面开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农业农村经济运行逐步趋于正常,为安徽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介绍,安徽已将国家下达安徽今年粮食生产目标面积10931万亩、目标产量810.8亿斤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市县,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有足够信心。省级整合资金9037.5万元,专项用于恢复早稻生产。
同时,组织绘制了全国首张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地图,涵盖307个万亩以上单品种种植单元,实现按图索“麦”,为实现单种单收、好麦卖好价提供了信息平台。
在稳“粮袋子”的同时,毫不放松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安徽今年一季度蔬菜产量373.4万吨、同比增长3.6%,肉类产量70.5万吨、下降18.2%,禽蛋产量34.4万吨、增长9.8%,牛奶产量7.4万吨、增长9.6%,水产品69.7万吨、同比增长0.4%。同时生猪产能稳步恢复,目前,“猪压栏、禽压棚、鱼压塘、菜压田”等“四压”问题已基本解决,全省农产品价格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
针对复工复产。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建立了厅处级干部联系服务制度,8名厅级干部和16个处室(站)主要负责人联系服务16个市,入园、入企开展“四送一服”。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共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600多件,围绕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分14批次向银行及部门推荐18418家农业经营主体名单(含家庭农场、合作社14337家),目前,已有2248家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新增授信47.31亿元,2106家获得新增放款40.84亿元,后续的支持效果将会进一步提升。
同时,“三农”领域补短板工作稳步展开,截至一季度末,安徽省2019年度38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进度已达73.7%,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前期工作正扎实开展。79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覆盖75%的县(市、区)。
新闻发布会现场。 (吴晓光 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进展顺利,目前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8290个,覆盖全省82.9%以上中心村。“四好农村路”已开工6375公里、占计划数63.7%,已完工1182公里、完成投资16.7亿元。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展顺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全面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任务,农村地区4G电话基站覆盖超1.5万个自然村。累计建设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超1.5万个,覆盖率达84%。
数据显示,一季度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856元,同比增长2.7%,总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5元,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
卢世仁表示,下一步,安徽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农业农村工作,确保小康之年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农民收入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以上,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突出抓好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抓好早稻生产,坚决打赢小麦赤霉病防控硬仗,确保夏粮丰产丰收。推进生猪“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转型升级,抓好非洲猪瘟防控,确保生猪产能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
其次,突出抓好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实施好产业扶贫到村到户提升项目,大力提高“四带一自”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推进“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发展,抓好农业特色产业保险,谋划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再就是突出抓好富民乡村产业。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特色种养项目,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000个以上,新增产值超50亿元农产品加工园区3个、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10家。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
同时,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实施农村改厕与粪污资源化利用民生工程,改造32万户以上卫生厕所,新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700个以上。确保完成38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现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超过90%和80%目标。
在农村改革方面,今年10月底前高质量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工作。加大“三变”改革力度,力争“三变”改革村达60%以上。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积极推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大力开展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