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切换
新闻
合肥:中国最牛的投资机构
2020
06/16
10:50

前几天《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出炉,合肥终于跻身新一线城市!这一把,合肥赌赢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949年建国时还是小县城的合肥,2004年在城市排名中仍旧排76名,但到2019年已经跃居第21名。在过去15年里,合肥是全国城市经济增速排名第一的城市。

从小县城到新一线,合肥手里的砝码是人才,而牌面是各种高新技术。

一、淮河以南唯一有暖气的校舍——中科大

1969年,北大清华都已经找到了地方建立分校,中国科技大学却还无处安身。中科大的干部兵分两路南下堪址,一路到湖北沙市,一路到河南南阳。湖北沙市的地方政府表示,沙市以已有中科院干校为名婉拒了;

河南方面则没有沙市这么冠冕的理由,于是领着中科大的干部去了南阳山区,指向一望无际的山地告知他们地方有的是,随便你们来疏散,但是要让河南帮你们重建学校有困难。

两路干部无功折返,但中央要求疏散的命令仍然要执行。于是校方又派出两路干部南下堪址,一路去了江西,一路到了安徽。江西方面比河南还要干脆,直接拒绝了科大的请求;到安徽的校方干部工作开展的也并不顺利,他们在宣城的山区也没能找到能落脚的地方。

就在中央下达的期限将至,校方无计可施之时,到安徽的干部电话打回了学习:“安徽安庆同意接纳,这里可以住三千人!”

校方领导激动地向中央汇报,中央向安徽方面确认情况,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德生将军欣然同意。科大师生无不欢欣,终于找到了可以落脚的地方。

同为农业穷省,安徽农村的情况其实跟河南一样困难,合肥、安庆城市的基建也远逊郑州、开封。

但,李德生书记是个头脑清晰、心系人民的老干部。他清楚,当下的中国尚处于非常时期,所以高校成了地方的负担,但总有一天国家会回归正常,而到那时高校还是创造生产力的法宝。

这位安徽人民的恩公,一到任安徽就雷厉风行地平息制止了愈演愈烈的武斗,救安徽人民于水火。这次,他选择了把全部筹码压到科大身上,勒紧裤腰带拿出全部家当支援科大。

然而,事情一开始并没有科大师生想的那么完美。第一批科大师生到达安庆之后发现,此地的条件远比想象中的要艰苦。

科大校方向安徽省委反应了这一情况,时任省委第一书记李德做出批示“经过研究,安庆有困难,可以来合肥,暂住合肥师范学院。”立即将合肥师范迁出原校舍,打扫干净迎接科大师生。

就这样,科大师生在颠沛流离了大半个中国之后,住进了有窗、有床、有自来水的合师院校舍。从此,科大与合肥成了共甘苦、共患难的战友,结下了不解之缘。

之后的十年里,合肥拿出了最好的资源给科大,口粮、土地、校舍,只要科大要,只要合肥有。在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是,科大优先于省市机关用电。

合肥本地人或来过合肥的人一定知道,合肥虽地处秦岭淮河之南,但冬天非常阴冷,但又没有暖气,每到冬天非常难熬。为了照顾从北京迁来的科大师生,合肥为科大建设了有暖气片的校舍。于是,科大成了秦岭淮河以南,唯一一个有暖气的校舍。

随后发生的事儿正如李公所想,改革春风吹满地,国家回归常态,高校成为了大家争相抢夺的教育资源。

合肥在科大无处可去的时候为它提供了温暖的居所与优渥的生活学习条件,科大在合肥百废待兴之时,开始反哺合肥的发展。

科大利用教学资源帮扶合肥本地其他高校,并在科大的校舍里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联办公助大学——合肥联合大学,也就是今天的合肥学院。

科大利用强大科研力量的虹吸,帮合肥吸引了诸如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一大批国家的科研项目院所落户合肥。

科大利用研发出的先进技术,孵化衍生出科大讯飞等一大批高新技术的产业公司,为合肥的高新技术产业框架打下了坚实的底子。

李德生将军的一次豪赌,用全省人民勒紧裤腰带省下的口粮,为合肥这个“小县城”赢回了一个科教名城的新起点。

二、家电,工业兴市的起步

2000年,作为省会的合肥GDP为325亿,在全国所有城市的排名80名开外。说难听点,你如果不把排名表拉到最底下,你是找不到合肥的。

接下来的合肥,一改过去低调、稳重的形象,合肥赌了一把,上台了一系列看似激进的措施:大搞建设、大搞拆违、大搞招商。

拆违、建设影响到了不少市民,当时街头巷里都在议论:“合肥迟早完蛋,地产兴市能有什么出息,一辈子垫底、一辈子小县城的命!”

但事实证明,那一把,合肥赌对了。

违建被拆除、道路被拓宽、高架被搭起之后,合肥的钱虽然花掉了,但经脉也被打通了。

配合着极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来了海尔、美的、格力、TCL、三洋等十几家企业落户,本地的家电企业美菱、荣事达、天鹅的货也都能出得去了。

从此有了“北青岛、中合肥、南顺德”的排号,合肥瞬间成为全国三大家电制造业基地之一。

现在的合肥,平均12秒就可以下线一台滚筒洗衣机。

2018年世界制造业大会也是在合肥举行,毕竟合肥当之无愧,它的家电规模目前已经达到全国的20%,这时候的它已经成了全国3大家电产业基地之首。

三、京东方,用造地铁的钱换来的科技

在一些被拆了违建、被修路耽误了上班的市民骂孙金龙的同时,主营显示面板的企业京东方也快要快被股民骂断脊梁了。京东方连年的运营、销售不景气导致亏损,让股民们损失惨重。

京东方的经营层在进退两难的低谷时,遇到了同样被骂的孙金龙。在一次招商会面中,经济学博士孙金龙在了解了他们的国产新型显示产业的未来预想和经营困境之后。

在深入调研了一番之后,孙博士向京东方递上了橄榄枝,邀请他们来淝设厂。

京东方方面表示,虽然我们有建设6代面板生产线的需求,但我们没有流动资金再设新厂了,再花钱会被股民骂的。

孙博士一听乐了,啥玩意?没资金?我们合肥市有的是!

就这样,合肥市愿意投入年财政收入80%与京东方合资建厂,并且帮助他们筹集更多社会资金,给予新厂补贴和税务优惠,总共60亿够不够?

孙博士这话把京东方的领导都听懵了,一来是没想到合肥这样一个三四线城市手里有那么钱,二来不知道合肥市出了那么多钱这新厂算是谁的?

孙博士看出了他们的疑虑,解释道:“别害怕,我们不吃人,新厂算是咱们合资的股份制企业,等你们正式投产走上轨道了,我们的股份再撤出去。”

京东方属实是没有想到,合肥市会提出这么诱人的方案,很快就同意了项目合作。07年达成协议,08年官宣。这场合作不被任何人看好,股民和业界觉得合肥市有病,跟一个连年亏损的垃圾企业玩儿。其他地方政府觉得合肥市傻,招个商下这么大本儿。

让骂声停止的不是公关删帖,而是数据。10年中国第一条第6代TFT-LCD面板生产线在合肥正式量产。

紧随京东方的脚步,康宁、彩虹、维信诺等一大批上下游显示产业公司落户合肥设厂,一条千亿元产值的产业链聚集在了合肥。2020第一季度,京东方液晶面板出货6303万片,问鼎全球第一。

寻找未来潜力巨大的高新产业项目→出资入股→背书协助募集社会资金→协助企业经营投产→企业盈利后政府撤出抽出资金→寻找未来潜力巨大的高新产业项目…

四、芯片!芯片!

今年以前,全球的DARM市场被三星、海力士和美光科技三大巨头垄断。这三家公司占据着市场95%以上的份额。

这三家大佬的工厂,总是出现各种原因的产能不足——今天着火,明天发大水,后天工人罢工……

2017年,合肥找到兆易创新,商量着要在合肥拉一条生产线。

兆易懵逼了——合肥这个半导体土炮,知道从零开始研发生产DRAM得烧多少钱吗?

合肥表示,半导体虽然不大懂,但烧钱这个事儿咱懂。10年前,咱拉京东方的时候,就烧过150亿。

再然后,合肥出资70%,兆易创新出资25%,成立了合肥长鑫,预计总投资超过1000亿,开始烧钱干DRAM芯片的研发生产。

投资合肥长鑫的时候,合肥的公务员都快发不出工资,甚至差点卖掉政府大楼。

2019年,合肥长鑫从加拿大买到了全套的专利授权,宣布8Gb颗粒的DDR4内存开始量产。

一年后,合肥长鑫量产的DDR4内存条正式上线,这也是中国第一条纯国产DDR4内存。

8G的售价,只需要218块钱。

一个月后,金士顿的雷电系列内存条开始降价。

除了偷摸烧钱搞内存条之外,合肥找到了因经营不善陷入财务危机,全球前五的晶圆制造企业,台湾力晶科技。

不仅出资48亿,还包揽20亿的厂房建设!

只要你来,只要你来!合肥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与台湾力晶科技合资成立了合肥晶合。从此,合肥打通了半导体从设计、制造到封测的整条产业链。

合肥几乎凭借一己之力,硬生生烧钱赌出了一条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

五、下一场赌局:蔚来

2019年,合肥市GDP9409亿元,离万亿俱乐部一步之遥,是2000年的三十倍;在全国城市中排名21名,比2000年前进了59名;人口770万人,是1946年李品仙开府时的154倍。

横向上合肥可能永远追不上深圳今天的伟大成就,但纵向上合肥已经是成长为自己曾经难以想象的宏伟高度。

深圳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靠的是珠三角区位和特区政策、互联网经济,

合肥发展到今天靠的是什么?有国家的政策扶持、全省的人口红利,再有就是阖城上下孤注一掷地的「合肥模式」,赌科大、赌京东方、赌长鑫。新的赌局还在继续。

2020年,北京、武汉、湖州三城先后爽约了对蔚来的投资,只有合肥向蔚来中国张开了怀抱,就像对当年的无家可归的中科大、京东方六代面板生产线、兆易DRAM研发项目一样。

4月合肥出资百亿,蔚来中国官宣落户;当年京东方落户时的举国嘲讽再次席卷而来,不过这次的反转没等到蔚来量产。

仅仅一个月后,德国大众决定10亿欧元入股为蔚来代工的合肥车企江淮汽车、11亿欧元入股合肥电池厂家国轩高科。蔚来、大众、江淮、国轩,一个数千亿产值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呼之欲出。

----------------------------------------------------------

过往五十载,从中科大开始,合肥靠一场场赌上全部身家的城运豪赌,从5条马路的小县城,搏到了800万人口、万亿GDP的中部大城、新一线城市。

如今,再回过头来看合肥——背靠着50年前赌来的中科大,这个全国最好的人才聚集地;

有江淮-大众-蔚来所搭建的新能源汽车体系;也有京东方所搭建的液晶面板研发制造产业链;还有合肥晶合和合肥长鑫日拱一卒的芯片研发制造;更有科大讯飞、商汤科技、中科寒武纪这种AI的独角兽企业;

更长远的未来,还有中科院量子科技研究院、世界首个商用聚变堆……这些次时代的BUG级产物在前方等着。

芯片、新能源、AI智能、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

中国近代有两个人,洋务运动带头人李鸿章,顶级科学家杨振宁。合肥虽小,却似乎天然有科技的基因和血液。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