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切换
新闻
合肥12个重点产业链配备“链长”
2020
07/15
21:21

近日,合肥市正式启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12条重点产业链全都配备“链长”,分别由合肥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担任。此举是从市级层面建立统筹调度机制,合力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安徽省合肥市日前印发了一份《做好“六稳”“六保”抓细抓实经济发展工作“123+10”行动方案》。在实施“123+10”行动中,合肥市正式启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

这份方案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的目标,一共梳理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意文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光伏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及新材料、人工智能、量子产业等12条重点产业链。

这12条重点产业链全都配备“链长”。担任集成电路产业链“链长”的是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凌云担任新型显示产业链“链长”。另外一些产业链“链长”则由合肥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担任。

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的启动,意味着合肥市的产业链发展思路会进一步强化。专家指出,在复工复产提速的进程中,“链长制”有利于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链长”各司其职做好产业链文章

据合肥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市探索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拟从市级层面建立统筹调度机制,合力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让企业串珠成链,形成“链条”规模,做足、做好产业链文章。

重点产业链“链长”负责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理清本地产业发展基础,提出产业发展链发展思路;优化产业政策措施,理清产业链发展的具体需求,研究提出支持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重点企业,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研究建设产业链创新型企业库;协调推进重点项目,策划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建设共性技术、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大产业链公共服务供给;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等。

据了解,下一步合肥将围绕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聚焦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更加协同,推动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畅通;聚焦优势产业和战新产业,集中力量突破一些基础材料和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精准保障人员出入境和重要物资进出口,全力畅通产供链条。

新兴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渐行渐近

在合肥,新兴产业发展亮点频现,“链长制”的实施,将促进相关产业加速发展。

500Wh/kg是一个标杆性的电池能量密度指标。以当前在售电动车型中续航里程最长的2019款特斯拉Model S/X长续航版为例,其使用的电池单体质量能量密度约为243Wh/kg。而电池的能量密度接近500Wh/kg,能够使得当下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增加近一倍。

6月中旬,位于合肥启迪科技城的安徽盟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两年研发,实现新一代锂金属电池能量密度500Wh/kg的重大突破。而目前这家企业的450Wh/kg锂金属电池也已进入商业化量产阶段,将为飞行器与汽车电动化提供更加优质、轻便的动力。

不久前,安徽江淮汽车集团与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签署战略合资合作协议,蔚来汽车总部也落户合肥经开区,加上国轩高科计划在经开区建成全国最大动力电池基地,合肥经开区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热土。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合肥经开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力争打造成为“千亿产业”。

与此同时,合肥经开区集成电路产业也突破了“卡脖子”核心技术。位于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的长鑫12英寸存储晶圆制造项目,实现国内首款自主研发DRAM芯片量产。同时,该区还引进北方华创、思立微等产业链核心企业20家。据统计,目前大约有40多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在合肥经开区集聚,携手打造千亿级的集成电路产业。

合肥经开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合肥经开区还在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领域多点发力。今年1月~5月,合肥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7%,首次由负转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渐行渐近。随着“链长制”的实施,相关产业有望加速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