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色生态廊道等专项规划编制
淮河流经安徽8市(蚌埠、淮南、阜阳、六安、亳州、宿州、淮北、滁州),全长436公里、流域面积6.69万平方公里,占淮河总长和总面积的43.6%和35.8%。省发改委皖北处相关人士介绍,淮河流经的安徽8市国土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的51.1%和58.8%。
近年来,安徽高度重视淮河流域发展。早在“十二五”期间,就开展了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政策研究,与沿淮各省积极推动淮河经济建设上升为国家层面。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是安徽重要的区域板块,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原城市群等国家区域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上述人士表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对统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上升到国家规划层面,责任和使命进一步增强。“为此,我省重新审视沿淮发展定位,研究制定新一轮支持政策,积极谋划集聚区建设方案,统筹推进沿淮区域协调发展。”
鉴于皖北与安徽沿淮8市区域高度契合,随着皖北在全国区域格局地位发生重要变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实施方案随之调整充实提升。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将修改完善安徽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推动省有关单位加强政策统筹协调;推动8市增强主体责任意识,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工作机制。
另外,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网络、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编制。围绕生态环保、基础设施、产业创新等,谋划储备和动态调整淮河生态经济带重大项目工程,加强定期调度,做好跟踪分析,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互联互通】
计划新开工阜阳-淮北城际铁路
去年以来,我省建成启用淮河流域安徽段首个二类水运口岸(蚌埠港),开通了淮河干流首条外贸航线。商合杭高铁合肥以北段、郑阜高铁顺利开通,高铁运营里程新增了400多公里,如期实现市市通高铁目标。同时,还实施了京九、阜淮、淮南、水蚌、青阜、符夹铁路改造,区域铁路交通运输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省发改委皖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蚌埠-五河-泗洪高速公路安徽段建设持续推进,江苏段已纳入新一轮高速公路网规划;固镇至蚌埠、来安至六合高速公路、淮河干流安徽段航道整治工程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在加快实施。”
据其透露,在构建基础设施网络方面,接下来,将全面开工合新高铁安徽段、淮宿蚌城际铁路,新开工阜阳-淮北城际铁路,积极推进亳蚌滁宁城际铁路亳州-蚌埠段前期研究工作。2020年,还计划开工建设合肥-周口高速寿县(保义)至颍上(南照)段、颍上(南照)至临泉(皖豫界)段。
好消息是,本着向皖北地区倾斜的原则,省有关单位在《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2019-2035年)》中,拟增加怀远-凤台高速及淮南联络线、长丰-霍邱-固始高速公路、蒙城-五河等高速公路等项目。
另外,正在编制的安徽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和安徽省“十四五”水运发展规划中,还积极谋划了淮河沿岸路网、跨淮河桥梁以及沙颍河、涡河航道建设,以及蚌埠港长淮卫作业区、淮南港洛河作业区等水运项目。相关人士表示,“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沿河产业的发展,提供交通支持。”
【产业合作】
差异化产业布局推进各园区错位发展
一年多来,安徽全面落实支持淮河生态经济带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淮北铝基新材料、亳州现代中药、宿州云计算、蚌埠硅基新材料、阜阳现代医药、淮南大数据、滁州智能家电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全国首台自主技术氢燃料电池电堆在六安正式下线;8.5代TFT-LC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在蚌埠首次实现国产;中印医药产业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淮北杜集区段园工业集中区与徐州铜山区、宿州埇桥经开区与徐州高新区产业合作迈出新步伐,落地项目60多个……一年多来,这份成绩单也让人眼前一亮。
省发改委皖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加快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一方面,依托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省级(际)合作共建园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合理确定产业承接方向和重点,积极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推进有序承接、错位发展。
另外,各集聚区也将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引导产业集群集聚,提高园区空间承载能力。根据国家部署,积极支持淮南市争创国家资源富集地区转型创新试验区,实施动能转换示范工程,探索破解资源开发引起的相关矛盾问题,探索资源富集地区创新发展模式。
【环境治理】
基本实现敏感水域联防联控全覆盖
着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实施计划,巩固淮河治污成效,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共排查突出生态环境问题699个,94.3%已完成整改,有效保障了我省淮河出境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均低于入境断面。在治理大气方面,成效也清晰可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2%,空气质量得以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还推动建立洪泽湖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当前,安徽、江苏两省已达成意向性意见。安徽省还积极推动跨界上下游地区之间建立会商制度,加强区域协作联防联控,签订跨市、县水域联防联控协议29份,基本实现敏感水域全覆盖。
“接下来的重点将是建设沿淮生态屏障。”省发改委皖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积极稳妥推进全省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突出项目支撑。一方面,大力开展水生态修复,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水环境优美乡村建设;继续督查淮南、滁州等市做好自然保护地违法问题整改工作,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依据《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废弃矿山篇(2020-2025年)》,计划到2025年,完成1093个废弃矿山修复任务,修复面积1.23万公顷。此外,还将指导淮南、滁州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一批省级森林城市(城镇)和森林村庄。
【公共服务】
推动毗邻地区开通城际公交与通勤班车
在公务服务方面,除了全面实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安徽省还在淮河生态经济带不断优化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扎实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国家试点。目前,淮北市入选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沿淮地区9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训基地获得支持;大力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引进国内高水平医院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省发改委皖北处相关人士表示,今后,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还将大力发展沿边经济,推动毗邻地区城际公交和城际通勤班车开通,加快交通同城一体化进程,推动省际交界地区联动发展。围绕生态共保、产业联动、通道对接、城乡统筹、服务共享等方面,健全完善省际和市际合作机制,促进深度合作,打造省际协同合作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