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切换
新闻
安徽GDP反超上海再次跻身十大强省,大项目热点板块开始发力
2020
11/05
10:46

【撰文/孙涛 统筹/张喜斌】近日,全国31省份前三季度经济总量全部出炉,其中25个省份已实现经济增速正增长,23个省份超越或持平于0.7%的全国线。

半年度的时候,被誉为“黑马”的安徽省,其GDP总量位居我国省份第9位,这也是该省几十年来最好的经济排名。到了第三季度,虽被湖北超越,但依然跻身于GDP十大强省之列,并反超上海。


安徽近年的成长速度受到普遍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开数据显示,安徽三大产业都已经提前转正,新兴产业增长明显,互联网产业势头良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节节攀升。值得注意的是,安徽近年弥补交通短板,特别是加大科技型大型工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这些大项目契合时下的芯片、新能源、互联网等热点概念,各板块陆续开始发力,对提振GDP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但是专家提出,今年GDP更多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并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各省真实的经济增量,特别是安徽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虽然受益于大项目,但后期还要考量项目达产和产能的稳步增长,因此,目前排名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安徽还有掉队或被反超的可能。

再进前十

10月30日,随着上海市发布2020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全国31省份前三季度经济总量全部出炉。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31省份经济总量为72278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0.7%,上半年为下降1.6%,累计增速年内首次实现由负转正。

从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上看,31省份中的25个省份已实现正增长,其中23省份超越或持平于0.7%的全国线。

大白财经观察注意到,安徽以GDP总量27668亿元创造了自己新的历史,首次超越了上海的GDP总量27302亿元,以366亿元的优势再次跻身中国十大强省行列。虽然刚跨过前十的门槛,但是同比实现了增速2.5%,上海则是降速0.3%。

2019年,安徽的GDP总量位居全国各省市第11位,而上海位于第10位。安徽合肥的快速发展态势,更是被认定为“建国之后最励志、逆袭最成功的城市”。

有学者指出,分产业来看,安徽三大产业都已经提前转正,实力确实突出。安徽的新兴产业增长明显,互联网产业势头良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节节攀升。据悉,安徽的第二产业增加值高达11368.8亿元,同比增长3.1%。而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495.4亿元,也是增长了2%。无论是城乡发展,还是科教文卫,安徽都取得了全面性的突破。

半年度的时候,安徽的GDP总量位居我国省份第9位,这也是安徽几十年来最好的经济排名。到了第三季度,安徽被湖北超越,但依然保住GDP十大强省的上榜。

湖北省统计局总统计师叶福生表示:一季度,湖北GDP同比下降39.2%;上半年下降19.3%;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0.4%,但是降幅较上半年收窄8.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湖北经济在巨大困难挑战中稳住基本盘,呈现稳步恢复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的GDP公布之前,就先公布了其财政收入。2020年前三季度,上海的财政收入依然稳居我国城市首位,而且还超越了大部分的省份。业内人士指出,财政收入来源于纯粹市场的机制所得,也能更全面地说明营商环境等各方面条件因素是否更加理想。从分产业来看,上海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009.63亿元,同比下降了2.9%。而上海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0237.33亿元,同比增长了0.7%。按照目前上海GDP的增速,全年实现转正,应该没有问题。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在疫情防控影响之下,今年的GDP排名并不能非常准确体现各省份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各省份经济结构有比较大的差异,对疫情的反应也各不相同。上海更注重国际商贸和服务型经济,更容易受到中美贸易战和疫情防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GDP负面影响更为明显。安徽主要面向国内制造业,受到疫情影响比较弱,在复工复产之后,产能恢复就会更明显。

上海GDP低于安徽应该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拿一座省份去和一个直辖市比,未免有失偏颇。毕竟省份的地域面积、常住人口都具有绝对的优势,超越北京、上海、天津这些直辖市只是时间问题。近年来上海也在做一些产业性的调整,更注重服务业的转化,而这些行业更容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在这次疫情中,上海的调控与管理也是相对较严的。从目前上海这个成绩而言,已经实属不易。

“黑马”安徽

今年3月,国家发布了各省2018年GDP系统修订结果,安徽比初步核算数增加了4004.1亿元,增值排在全国第一。这也导致2019年安徽GDP总量达到37114亿元,一举超越了北京和河北,离赶超上海仅一步之遥。

安徽开挂式的表现,给其贴上“2019年最大一匹黑马”的标签。

这些年,原本姓“农”的安徽,给外界的印象更多是绑定高科技,趋力推动世界级“创新策源地”。

公开资料显示,安徽合肥市在2004年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10年,合肥进入科技部的创新型试点市和国家发改委的创新型城市试点。2013年,合肥确立“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2017年,合肥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城市。



招商引资大打科技牌(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徽颇为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将中国科技大学留在了合肥,“全力做大中科大,直接绑定超级发动机。”脱胎于中科大的科大讯飞已经是中国最重要的人工智能企业。合肥打造的“中国声谷”已集聚包括科大讯飞、华米科技、海康威视、寒武纪等在内的600余家企业,形成了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安徽的六轴机器人产量已居全国第一位。

2019年,安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7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引进高科技企业也被誉为安徽高层胆略和才智的充分展现。

早在2006年安徽就提出“工业强省”思路,2017年又实施“制造强省”战略。

当年合肥市敢拿一年财政收入的80%,去投京东方这个前景不明的项目,魄力和眼光确实不一般。如今京东方在合肥建设了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第10.5代TFT—LCD生产线,在65英寸、75英寸市场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一。

2016年5月,合肥与兆易创新共同出资组建长鑫公司,这是安徽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超过1500亿。目前合肥已集聚了包括长鑫存储在内的186家集成电路企业,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存储产业集群。

今年2月25日,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安徽在合肥主会场分别与千里之外的北京、香港和台湾三个分会场进行“屏对屏”的“云”签约:8个项目,投资额1020亿元。项目集中在集成电路、智能电动汽车、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领域,与合肥城市战略定位相吻合。

其中投资额最大的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模拟代工厂--以色列高塔(TowerJazz)半导体的模拟芯片工厂建设,项目资金超过400亿元。

业内评价,合肥能从上海、南京、武汉杀出重围,不仅因为合肥诚意足,主要因为其作为全新崛起的一座芯片之城,不仅起点高,而且迅速形成了集聚效应,以大厂长鑫为龙头打造“中国IC之都”,其强势后劲被以色列巨头所相中。

头部承压

过去安徽发展不好,被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先天基础差。跟同在长三角的浙江、江苏比,水利、港口、高速、铁路这些发展的承载设施,差距巨大;其二是工业底子薄,缺乏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产业集群。



发展交通弥补短板(图片来源于网络)

合肥的成功,一是抓住了近10年最重要的外部助力——高铁,依托铁路交通迅速形成“米”字型国家交通枢纽城市。截至2019年底,安徽成为全国第二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中国各省市区高铁里程排名中,安徽以1903.45公里的总长度拿下全国第一。

2016年,国务院批复将合肥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2019年10月15日,随着黄山等7个城市“入长”,长三角覆盖安徽全部16个市。根据国家规划纲要赋予的定位,安徽要全面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但是在企业家看来,经济发展还得益于政商关系的进一步和谐与发展。



蔚来汽车的落地得益于政府对科技企业的情有独钟,更是对新能源产业寄予厚望(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6年5月19日,蔚来汽车与安徽的江淮汽车签署第一份代工协议。截至2019年年底,蔚来汽车面临资金链断裂。在企业几近资不抵债的时候,合肥市政府伸出援助之手,双方签订百亿合作框架协议。今年2月25日,蔚来宣布与合肥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蔚来中国总部项目将落户合肥。据官方消息,这次框架协议的投资金额框定在100亿元。

安徽美眠儿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琴美经过多年打拼从身价三千多万到负债累累,再到实现事业“第二春”,她对政商关系感触颇多,在她看来,“公正、公开、公平”的政商关系对企业家特别是女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近几年,安徽省芜湖市的招商引资力度特别大,前一段时间她还参会了解到,包括京东、联东U谷等知名企业正在安徽芜湖市签约布局新项目。让徐琴美这些中小企业家击节叫好的则是,目前着力打造的“服务型政府”就很有亲和力。



随着政商环境不断改善,中小企业越来越能感受到“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转换和落地带来的便捷与实惠(受访者供图)

由安徽省妇联牵头,芜湖市妇联率先在今年五月份为女企业家和市建行搭建金融贷款平台,芜湖市为了帮助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给予符合条件的企业贴息贷款,芜湖市各级领导主动上门来,帮企业找问题,解决困难。

以前让企业家感到最头痛的贷款问题,今年有了明显的改观,比如企业每年续贷过桥要增加许多财务成本,今年区领导亲自为符合要求的企业和区建投公司审批过桥资金,让企业平稳发展。相比以前,银行贷款力度大了,特别是政府针对女企业家的贴息贷款,100万元贷款的年利率贴息后只有2.8万元。徐琴美表示:“政府的站位和职能,和以前相比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大项目相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小微企业也成为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面对疫情防控之下不断复苏的企业,也有业界人士提出,目前一些大型企业的研发总部并不在安徽,产品的科技含量并不高,生产线的工人也只是普工,企业实体没有占据头部阵营,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指出,安徽位于中部地区,又立足于长三角城市群,自身拥有强大的人口资源与科教实力,以产业制造业为主,近年来大手笔进行招商引资大型科技型工业企业落户,对于提振GDP都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再则,安徽作为长三角的重要一员,也在承接江浙沪等地民营企业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也对经济总量成长起到了支持作用。特别是这些落地的大项目可以促进周边地区上下游供应链的发展,可以长期带动安徽的整体经济发展。

值得警惕的是,安徽等省份以制造业为主,政府为争取这些大项目付出了很大的投入。虽然生产在疫情防控制之后很容易得到恢复,但是要看项目落地达产情况,也要看市场需求的变化,后期市场产销经营状况不向好,不能形成长期稳定的产能,或产能不如预期,GDP也会放缓,甚至成为拖累。因此,后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都可能使安徽有掉队的可能。

沈萌强调:安徽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产业布局在长江沿线核心城市,在南部和北部地区,和合肥、芜湖地区还有差距。特别是过度依赖大项目的带动,但是这些项目是否具有长期性和对整个安徽的辐射性,这些才是考验安徽后期成长和检验后劲的重要指标。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