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切换
新闻
从“居中”到“靠前”安徽交出“十三五”高分答卷
2020
11/18
15:47

“‘十三五’时期,是安徽综合实力跃升最明显、转型发展成效最突出、人民生活改善最显著的时期,在安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11月17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天培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安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以来,安徽紧紧把握国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美好安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十三五”前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2019年总量达到37114亿元,在全国位次由2015年的第14位提升到第11位;人均生产总值达58496元,由第25位大幅提升到第13位。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转变为“总量靠前、人均居中”。

农业现代化提速,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粮食总产由2016年全国第8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4位,实现“十七连丰”。以“铜墙铁壁”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以“大智移云”为牵引的数字经济加快发展,重大新兴产业专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梯次推进格局基本形成。

创新驱动成果丰硕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立柱架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量子、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组建运行,大科学装置加快集聚。在量子通信、稳态强磁场、热核聚变等领域,原创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涌现;在动态存储芯片、陶铝新材料、超薄玻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创新,实现“并跑领跑”。安徽创新馆启动运营。截至2019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636家,国家级研发平台突破200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1.8件。

开放合作实现重大突破

安徽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由“全面参与”转向“深度融合”,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等领域合作全面展开。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等一批重大协同事项加速推进。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建设,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中欧班列等开放平台建设向纵深推进,世界制造业大会品牌效应持续扩大,2019年进出口总额接近700亿美元,累计有88家“世界500强”企业来皖投资,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迈出新步伐。

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

引江济淮、商合杭高铁、芜宣机场等一批重大工程顺利实施。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2165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全域迈入高铁时代,在全国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全面提升。“四纵八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县城通高速”有力有序推进。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大幅提升,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加快建设。高等级航道网进一步完善,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5738公里。“一体化、网络化”现代能源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能源供需总体平稳。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防洪保安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治淮工程和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扎实推进。

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现行标准下超过300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面完成8.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任务,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33项民生工程精准实施,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300万人。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国家规定水平,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完善,法治安徽、平安安徽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张天培表示,总的来看,安徽省“十三五”规划目标即将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即将站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起点。面向新发展阶段,安徽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