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切换
新闻
安徽池州:调结构培产业 特色种植收入增
2013
07/26
17:33

青阳县乔木乡金山村苗木大户吴金明拿到“省园林二级建造师”的证书已有四个年头,“种植苗木必须要懂技术,上个月刚刚参加完第二次培训!”吴金明兴奋地对记者说。吴金明早年在外打工,看好花卉苗木市场前景,2000年毅然回到家乡发展,最初种植苗木40亩,如今已发展到200亩苗木基地。在吴金明的“金山苗圃”基地里,记者看到一派生机盎然,有红叶石楠、香苞、银杏、桂花、大叶女贞等二十多个品种,其中一大半有七八年树龄。

金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章冬清介绍,如何做好产业引导、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金山村要做的头等大事。金山村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结合村情和产业发展实际,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以水稻、花卉苗木为主导,蚕桑、中药材为特色,结合发展农家乐等旅游开发类第三产业的产业化格局。

扩大花卉苗木栽植面积。金山村对种苗大户采取积极引导、帮助做好土地流转以及资金协调和经营。刚开始村民不理解,在大户的带动下,老百姓尝到甜头后,纷纷要种苗木花卉,现今每家都有二三十亩花卉苗木。金山村绿化前景高,苗木市场已形成,目前江苏、浙江等地客户直接上门订购。“今年初我们村有一户人家一棵桂花树卖到1.2万元。”章冬清喜上眉梢。从2002年开始,金山村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已拥有1195亩。该村继续整合零散苗木园,发展高档花卉苗木,以国道及村道沿线为重点,发展优质中高档花卉苗木及盆景,形成规模连片的花卉苗木产业园,争取建立青阳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

致力于五年内以金山大畈为中心,农田集中区建成标准化农田450亩,发展优质水稻。加大培育和扶持优质水稻种植大户力度,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与县内有实力的稻米加工企业对接,实行订单生产,提高水稻的质量和附加值。

稳定桑园面积,加强栽桑养蚕新技术培训。成立于2009年的金山蚕桑专业合作社,现拥有成员107户。合作社成员吴学明告诉记者,一年养两季蚕,种一季水稻,时间正好岔开,不影响田间劳作。今年春蚕一张籽的收入是1700元,收入比参加合作社前提高了15%左右。金山村共有桑园面积1100亩,现已改造老化桑园800亩。今年力争推广方格蔟3万片,以提高蚕茧品质和价格。有了蚕桑专业合作社,产茧、收茧、烘茧、出售一条龙,实行统一订种、统一预防、统一收购的经营方式,销售给青阳县大华缫丝有限公司,出售价比市场价高出15%左右,大大提高了合作社成员养蚕积极性。

着手进行中药材基地的开发种植。以东风水库周边山场、土地为中心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以青阳县新泰中药材有限公司为龙头,形成“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将中药材基地面积扩大到1200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丹皮、桔梗、前胡等数十种中药材。亩均经济效益达万元以上,让更多当地农民受益。

发展花卉苗木、养蚕、种植中药材,犹如带动金山村农业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该村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依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新路子。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