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切换
新闻
十年,安徽淮北深入推进“双招双引”结硕果
2022
09/27
15:48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决定着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淮北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定不移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抓手,深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吸引一大批优质项目落地、一大批优秀人才落户。

今年1至8月,淮北市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投产工业项目同比实现三位数增长。特别是该市重点打造以锂电产业链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实现100亿元项目新突破、50亿元项目再巩固,相继落地金浦钛业新能源电池材料一体化项目、皖能集团新能源建设项目和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等4个百亿项目。截至目前,淮北市人才总量已突破30万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人才近万人,人才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为推动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源。

精准发力

以“链”招商硕果累累

项目是第一推动力,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北市通过完善一系列政策体系,掀起了新一轮抓招商、上项目、促发展的高潮,一批有利于城市转型和产业调整的大项目建成投产达效。

自2012年起,淮北市招商引资从考核引进资金额开始向考核规模项目数转变,每年以淮北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制定下发招商引资工作意见,指导全市招商工作开展。

十年间,淮北市招商引资“大军”相继出现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及北京、天津、西安等经济发达城市。通过一次次经贸交流活动和一场场投资环境说明会、座谈会、项目对接会,一个个重大产业招商项目不断落户淮北。

淮北市努力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让投资项目进得来、落得下、发展好。建立项目前期评审机制,做到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加快招商项目建设进度。制定和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惩办法,在税费收缴、土地使用、金融支持、工商管理、注册登记以及户口、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外商优惠待遇。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扎实做好“一站式”服务;认真实行签约项目联络制和重点项目包保责任制,责任到人,促进招商引资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此外,淮北市强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配套服务,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备的配套服务吸引各类要素加速向园区集聚,各园区现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2022年上半年,面对多点散发的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淮北市招商引资工作高歌猛进。1至6月份,该市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投产工业项目同比实现三位数增长,交出了一份底气十足的招商引资“成绩单”。特别是,淮北市重点打造以锂电产业链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实现100亿元项目新突破、50亿元项目再巩固,相继落地金浦钛业新能源电池材料一体化项目、皖能集团新能源建设项目和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等3个百亿项目。

内联外通

打造内外循环“链”接地

今年4月3日,伴随着嘹亮的汽笛声,满载外贸企业出口产品的专列,从青龙山铁路“无水港”发出开往青岛港,约10小时后抵港直装远洋船出口至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地,全程“一箱到底”,标志着“淮北—青岛港”海铁联运班列正式开通。

目前,在淮北青龙山铁路“无水港”,海铁联运已经可直达宁波港、上海港、连云港港、南京港、青岛港,“通江达海”目标正在加速实现。

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招才引智,都离不开发达的交通。我市将交通作为融入长三角的先行条件和重要支撑,加强与沪苏浙的交通规划对接,完善周边区域城市间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构建内通外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17年12月28日,淮萧客车联络线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淮北迈进高铁时代。

2020年12月30日,阜阳—淮北、淮北—宿州—蚌埠城际铁路全线工程项目举行开工仪式,目前这两个项目正按计划推进,未来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淮北出行的高铁网。

淮北市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中原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等多领域合作。

淮北市连续多年举办中国(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项目对接会暨安徽濉溪经开区承接产业转移对接会、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研讨会、濉溪铝产业发展论坛、中国·淮北碳基新材料及化学品产业发展论坛、皖沪开发区及企业对接等活动,搭建对外开放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2021年以来,淮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工作,着力将段园片区打造成为产城融合新片区、新兴产业集聚区、生态创新示范区、共同富裕先行区。

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淮北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从全局统筹谋划,提出壮大“五群十链”产业水平的创新举措。与此同时,立足现有各园区的产业基础优势,稳步实施省际产业合作园区。

优质服务

打造人才虹吸“强磁场”

因煤而建、缘煤而兴,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淮北市紧紧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需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政策供给。先后出台《淮北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进一步支持高校毕业生等人才来淮在淮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淮北市产业人才新政16条》等多项人才政策。这些结合淮北实际的更具含金量的人才政策,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平台、创造更多机会,进一步提升人才政策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用优质服务让人才感受到“淮北温度”。淮北市人社局主动跟进各用人单位,采取“人才专员”服务机制,与企业、专家、人才建立“一对一”的帮办模式,为他们提供精细化人才服务。建立服务帮办QQ群,通过QQ群把省、市的人才政策及时传递给他们。组织开展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评选、学术技术带头人、政府特殊津贴等各项优秀人才申报。目前淮北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2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95人,其中民营企业72人。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3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41人。

淮北市全力打造“淮才必遇、淮才优遇”的人才环境,先后引进王浩伟、刘阳等高层次人才百余名,实现海外引才零突破;在全省率先实施高层次人才储备金制度,首家落实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制度。截至目前,该市人才总量突破30万人,副高职称以上人才近万人。全市人才总量稳步增长,引领作用日益显现。

梧桐茂兮,凤凰来栖。淮北市通过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政策供给和服务,让人才不仅引得来,更能留得住、用得好,为加快城市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北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