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切换
新闻
安徽:“大块头”两极分化 优势产业拖后腿
2013
08/09
11:29

在国家区域规划的大盘中,中部的定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其中,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是重中之重。但这一目标当下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安徽便是一个缩影。 2013年1-6月份,安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与往年不同的是,发电量增长3.9%,钢材增长7.3%,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空调、彩电分别增长 1%、37.6%、12.7%和13.1%,能源原材料工业对增长作用不再提及,相反,曾经的“小不点”扛起了增长重任。

安徽省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能源原材料大省,能源中的煤炭、有色等原材料、钢铁等传统工业是安徽工业的火车头,如今,部分产业增长乏力,部分产业甚至表现为反作用力。

在亏损线上挣扎

“目前,我国24个工业行业中有21个产能、220种工业品产能居世界第一,我省原材料工业和传统产业钢铁、水泥、煤炭占有相当大比重,部分行业企业增产不增收,甚至亏损严重。 1-5月份,煤炭全行业亏损12.5亿元,同比减利51.1亿元,水泥产量增长19.8%,利润仅增长2.4%,有色金属产量增长5.7%,利润却下降43.2%。”安徽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赵金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安徽四大煤炭集团之一,因煤炭价格下跌,公司自去年开始陆续出台了一些规定应对不景气的市场。该公司一位从事煤炭销售工作20余年的工作人员总结 “峰顶”、“谷地”的多次波动,认为投资热确实可以拉动增长,但过热和盲目投资必然形成过剩的生产能力,其影响将持续很多年。 “作为煤炭企业,转型较为艰难,企业能做的是在‘峰顶’时想‘谷地’,在‘谷地’时想‘峰顶’,以此减少波动幅度,避免企业大起大落。 ”

安徽省经济运行中心的报告显示,从历次经济增长周期和观调控阶段的表现看,安徽工业“下得慢上得快”,其原因是上游产业投资过热,造成部分能源、原材料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效益增速自然回落;而具有决定性的是下游产业即制造业、加工业和房地产业的需求量,一旦东部省份投资不足,对能源原材料需求降低,必然逆向传导给上游产业,“下游消化不良,上游倒锅换灶。 ”

冰火两重天

安徽省工业正在经历着 “冰火两重天”。

今年1-6月份,安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96.3亿元,增长14.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5.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居全国第二位。在煤炭、钢铁、有色等传统行业困难时,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凭借技术领先、科技创新,实现逆势上扬,彰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安徽蚌埠昊方机电成为中国区域最大的汽车空调离合器制造企业,预计上半年销售收入增长60%以上;合肥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产销规模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三,上半年销售收入增长一倍。

今年1—5月份,安徽全省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81户,相当于去年全年净增总数的74%;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增幅高于大型企业13.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80.8%;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7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

“一定要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增强马钢、海螺、铜陵有色等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牛弩韬说。

在当前的大环境中,能源原材料等传统产业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还有一大现实尴尬。对这些企业来说,转型较为困难,比如煤炭,上游煤矿亏损,延伸产业链扩展至中下游,但下游煤化工、煤焦化的日子同样不好过,甚至会出现越延伸产业链越亏损的情况。而转向其他领域或是行业,则是另外层面的事情。

“工业领域同样需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牛弩韬说,安徽交通枢纽地位日益突出,园区平台承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扎实,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量全国第一、家电产量全国第二,京东方、科大讯飞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安徽实现了国家层面战略规划全覆盖,这些都将有助于安徽工业朝着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