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安徽很忙。
忙着接待四方宾客,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上高朋满座。忙着加快项目建设,安徽四季度开工重大项目共有1089个,总投资7074.6亿元。
重大项目为何落户安徽?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营商环境。
安徽营商环境的不断升级有目共睹。根据《2022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安徽的营商环境排名从2021年的16名提升到2022年的第8名;安徽省法治环境评价结果居全国第3位。
当前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好的营商环境,可以让企业家产生稳定的预期,愿意在一个地方扎根,敢于做长期投资。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安徽抓好环境大优化,春风化雨润泽江淮大地。
企业最有发言权
环境到底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今年初,安徽信和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要扩大生产,但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扰。得知亳州市开通了为企服务“码上监督”平台,可以反映企业需求,公司总经理李涛立马在平台上反映了这一难题。
“很快就有相关部门跟我联系,帮忙申请了500万元贷款。”李涛说,政府的“给力”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发展的信心。
何为“好环境”?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就是要把想企业之所想落实到每个层级、每个部门的行动上,建设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利企惠企的市场环境,给企业开展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吃下“定心丸”。
在企业的生命周期中,开办是第一步。以此为例,过去办一个企业乃至开办个体工商户耗时费力,有的要几个月甚至一年,而现在一般只要几个工作日即可办结;以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被喻为“万里长征”,现在不超过120个工作日,有的地方压减到80个工作日以内。
蓬勃兴起的安徽自贸试验区,更是把营商环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管理措施比制度建立时压缩了60%以上,极大便利了经营主体投资兴业。
看不见摸不到的环境,要用一连串实打实的举措去构建。
安徽以改革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清理市场准入隐形壁垒,推动清理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拓展信用信息服务领域,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和机制……这些举措,是构建良好环境的一砖一瓦,为企业保驾护航,不断释放市场活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审批材料变少了、贷款条件放宽了、市场竞争更公平了……这些人们真切感知到的变化,正源于“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
光有为企服务的举措还不够,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
刀刃向内,我省奋力建设充满激情、勇于担当、敢为先锋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充分激励和保护干部的创新创业热情。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容错免责情形,创新事前备案制度,为干部敢闯敢试装上“减压阀”、提供“意外险”,为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类项目“撑腰”,以此加速推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快速落地投产。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
安徽致力于“放”出生机、“管”出公正、“服”出效率,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让经营主体感到舒服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人才集聚的秘诀
“90后”博士后李鲲回顾创业历程时曾感叹:“从科研到创业,我当初选择在安徽追梦的决定没有错。”
去年9月,李鲲及其团队看中安徽的创业环境,成立合肥中科立恒科技公司。安徽在对接投资机构、提供创业培训、给予房租补贴和生活补贴等方面,给予了他们大力支持。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营商环境的优劣水平决定了生产要素资源的集聚与流向。通过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人才兴皖工程等,加快建设全要素汇集、全链条支撑、全周期服务的人才生态,安徽人才集聚力更加强劲,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对于像李鲲及其团队这样的人才,安徽始终抱着最大的诚意,真心实意地对待、真招实策地服务、真金白银地支持。截至2022年底,全省人才总量达117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47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9.7万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9.7%和10.4%,区域创新能力升至全国第7,呈现出良好的人才发展态势。安徽正在成为养人的天地、创新的高地、人才的福地。
高精尖人才稀缺而关键,如何让他们留下来?关键在于“留才地图”是否有特色、有吸引力。
安徽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聚焦首位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布全省重大项目引才需求清单,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赋予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放手让他们潜心科研、安心创造。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才能培育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
——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安徽不断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以创新和经济贡献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围绕创新发展,安徽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打破旧有条框与束缚,坚持谁使用谁评价,以用定评、评用相适,科学使用评价结果,使更多拥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
功以才进,业由才广。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安徽、爱上安徽、扎根安徽。
当前,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各行各业欣欣向荣、求才若渴。只要把各类优秀人才识别出来、使用起来,形成“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的生动局面,定能激荡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用行动诠释法治精神
在2022年全国工商联“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中,安徽省法治环境评价结果居全国第3位。
不偏不倚,不枉不纵,对经营主体一视同仁,用公平正义维护市场环境,在市场经济下尤为重要。这也是法治精神所在。
安徽用实际行动诠释,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出台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行政处罚的指导意见;联合沪苏浙在农业农村等领域推行免罚清单制度……着眼细微处,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安徽的法治环境并非空话,是用白纸黑字的条条款款,提升经营主体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就在9月中旬,《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提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初次审议,为营商环境建设再添制度支撑。
草案立足安徽实际,认真总结过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借鉴外地特别是长三角先发地区立法经验,从市场、要素、政务、监管、法治、监督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就建立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进行了制度设计,并提出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定期清理带有市场准入限制的显性和隐性壁垒。
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和审议有关工作情况报告、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等方式,推动相关政策落实到位,依法监督赋能营商环境优化。
对于投资者而言,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完备和优化,可以消除对投资后经营过程无法判断的疑虑,使投资者不再困于选择、惑于竞争,变得敢于挑战、乐于投资。因此,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迫在眉睫。
安徽将继续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环节综合施策,为各类经营主体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营造更良好的法治环境。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从愁着招人,到忙着“上新”,今年7月,位于和县的安徽悠之优味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勇的心情“像是在坐过山车”。
“我们打算拓展直播业务,但是招聘启事发出去了,却招不到合适的直播人才。”胡勇说,不久前他得知省“为企服务”工作组到和县开展现场集中办公活动,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去反映情况。胡勇说:“很快有关部门就联系了我,不仅帮忙对接杭州的一家直播运营公司,还引荐了两名技术人员,指导我们打造电商运营部。”
胡勇的经历并非个例。今年7月,我省“优环境、促发展”现场集中办公活动启动以来,省“为企服务”工作组纷纷赶赴所联系的市进行现场办公、实地调研,收集办理企业诉求,掀起了一股“靠前服务”“有问必答”的热潮。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常态化抓好服务企业工作,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优环境、促发展”现场集中办公活动中,各工作组面对面听取意见、了解诉求,积极搭建对接平台、畅通信息渠道,满足企业在融资、科技、用工、人才、土地等方面要素需求,帮助企业破解难题。
2022年以来,我省先后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活动,面对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聚焦常态化帮扶,“惠企政策送万企”“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2+N主题招聘”“建筑业企业资质提升行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扶”“重点外贸企业帮扶”“涉企违规收费整治行动”……省政府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做好主题帮扶,主动收集企业问题诉求,为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帮扶。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沃土。今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3版),清单化闭环式推进对标提升举措落地见效。
更大力度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今年7月,我省在合肥、芜湖、滁州三市先行先试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点。紧盯准入准营、工程建设(用地开工)、不动产登记、企业信用修复等关键领域,重点探索“首席审批师”、政策申报兑现、数字赋能营商环境等24项改革,成熟一批向全省推广一批。
不久前,首批复制推广试点举措清单出炉,正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江淮大地上,人人重视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时时处处都讲营商环境的氛围愈发浓厚。
执笔:本报记者 彭园园 朱 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