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务部公布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在全国230家国家级经开区中,合肥经济开发区综合排名继2022年跃升至全国第6位之后,蝉联全国第6位,居长三角第3位,连续三年居全国前十。成绩,见证合肥经开区走在前、作示范的担当作为。
闯出“产业高地”
合肥经开区从诞生之日起,就立志要成为经济发展主战场的开路先锋。
“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是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标杆。去年底,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第11批全球“灯塔工厂”名单,海尔合肥空调互联工厂成功入选。目前,合肥“灯塔工厂”数量达5家,其中4家位于合肥经开区。
1993年,在合肥西南的冲岗之地,合肥经开区破土而生,实现从“开路先锋”到“产业高地”的蝶变。
“多年来,合肥经开区在发展道路上探索出很多可示范可复制的创新之举,走出了一条‘在内陆城市开放开发搞工业,跳出老城建新城’的发展路径。”合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秦远望表示。
当好开路先锋,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2020年9月,以“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为使命的安徽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启航,合肥经开区块成为自贸区重镇。目前,合肥经开区已形成了航空港(进境指定口岸)、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子商务港、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五大开放平台,占据合肥市开放平台半壁江山,并开创了安徽对外开放史上数十个“第一”。
全球每8台笔记本电脑,国内每4台冰箱、4辆叉车、5个移动终端存储器就有1台(辆、个)“合肥经开制造”。这里拥有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居合肥全市第一。14家龙头企业跻身全省企业百强,入选数居合肥之首。合肥经开区初步建成创新能力领先的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存储芯片产业集群、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创新高地。
创出“新质动力”
跻身国家一流,仅仅靠“闯”,远远不够,还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压力即是动力。2013年5月30日,随着第一架飞机的腾空而起,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正式启用。同年9月,合肥经开区托管机场所在地高刘镇,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应运而生。
阵地大了,责任更大。2016年,合肥经开区提出全面“二次创业”,构建改革开放新高地。聚焦科技创新,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手抓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走进蔚来汽车第二先进制造基地,只见各种机械臂上下翻飞,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该基地采用全球领先的“天工”智能制造管理系统、“魔方”车辆存取平台等多项前沿技术,从收到订单到整车下线仅需14天。
“经开制造”正走向“经开智造”。目前,合肥经开区形成了“3+6”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地标性产业集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初具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形态。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终端、快速消费品、公共安全6大传统优势产业在创新转型中升级蝶变。
培出“更优热土”
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
“我们为何选择合肥经开区,就是因为企业需要什么,他们就提供什么。”中国科大教授、合肥天港免疫药物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卫华说。
合肥经开区先后出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目前,全区已设立、参股及引进基金55只,基金总规模超过1553亿元。
企业缺什么,园区就补什么。合肥经开区充分结合电子信息、家电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发展情况,为产业和企业“量身裁衣”。“我们始终致力于打造‘有求必应、无需不扰’的优质营商环境。”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建文表示。
以高端平台吸引优秀人才。合肥经开区先后培育形成南艳湖高科研发、大学城科技孵化、明珠广场众创空间三大创新集聚区,打造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联想科技港、清华启迪科技城等七大创新平台,提供企业孵化、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服务,助力一大批优秀企业和优秀人才茁壮成长。园区积极为产业人才提供住房、交通、教育、医疗、托育、娱乐等各项服务。
优越的营商环境,让合肥经开区成了企业和人才争相竞逐的热土。截至目前,园区拥有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210家,高新技术企业973家,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4家。24个科技园区吸引集聚了2000家高潜力科技创新企业,营收早就超过了1000亿元。
拼出“内生动能”
有着“安徽工业第一区”之称的合肥经开区蝉联“国考”第六,说到底源自干部团队拼出来的“内生动能”。
“一批又一批懂产业、肯创新、有情怀、有担当的党员干部心无旁骛地接续奋斗,是合肥经开区抓住机遇、实现腾飞的根本动因。”谈到合肥经开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秦远望表示。
曾在合肥经开区管委会挂职主任助理的安徽省作协主席许春樵,在挂职总结中这样写道:“开发区有一支水平高、素质好、专业强,每个人都能独立作战和独当一面的干部队伍。”
多年来,合肥经开区党员干部始终坚持项目是生命线、带领群众致富是立身之本、改革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团结拼搏、无私奉献,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奋斗有我的责任感,奋力书写了经开区蓬勃发展的崭新篇章。
合肥经开区先后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最佳实践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多项国家级荣誉,成为合肥工业发展主引擎和创新发展新高地,也是安徽省乃至长三角地区最具发展实力、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在‘拼经济’促发展的热潮下,开发区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一步慢不得、等不得。”秦远望说,当前,合肥经开区围绕安徽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走在前、作示范,努力争先进位。(记者 许根宏 许蓓蓓 本报通讯员 李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