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在全球布局400个海外仓,调研走访100家次外资企业……安徽试图以此将其余中部省份远远甩在身后,守住“中部外贸第一省”地位。
今年一季度,安徽全省实现进出口1890.8亿元、增长8.6%,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国第十、中部第一位;对外投资6.5亿美元、增长19.5%;实际到位外资6.6亿美元、增长7.6%。
安徽做对了什么?
安徽省商务厅副厅长刘光在5月10日举行的安徽省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安徽强化平台支撑,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竞争力。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标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累计形成192项制度创新成果,持续下放260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25%进出口、38%的外商直接投资。
安徽省13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产业发展,贡献了全省30%以上的进出口、40%的外商直接投资。
全省11家国际合作产业园发挥招商优势,完善平台功能,健全服务体系,已引进外资项目195个。
全省5个综合保税区围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创新改革,今年一季度实现进出口316亿元、增长11%,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
在服务配套方面,安徽省建立健全省领导联系重点外资外贸企业和外向型企业上门服务等工作机制,累计服务外资企业110多家;提升省市县三级外商投诉工作网络服务效能,2023年全年协调解决企业各类困难诉求200余件。
安徽外贸政策落地见效快——去年11月制定出台“安徽省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18条”,今年2月加码推出“安徽省外贸促进政策30条”,截至目前已累计兑付外资专项激励资金3000万元,支持26个重点外资项目在皖投资。
在加快推进外籍人士生活工作便利化方面,安徽省内已有5家医院设置独立国际医疗门诊,安医大二附院国际医疗部自开诊以来共服务外籍患者2500余人次;合肥加拿大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有来自35个国家的450名外籍学生在校学习;合肥德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合肥新桥国际医院正在加快建设。
为推动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中国银行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设立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成立一个月以来,已服务外籍人士400余人次;合肥市建设国际化社区生活空间,引进银泰in park、山姆等国内外一线商超品牌,升级扩建欧洲风情街等,让外籍人士在皖生活工作不再“见外”。
2023年以来,安徽先后在柏林、伦敦、圣彼得堡、利雅得等地举办投资安徽行专题推介活动。组织4800余个外经贸小分队出海拓市场、引外资、促合作;先后在合肥、北京、厦门、上海、新加坡举办6场“海客圆桌会”活动,累计对接外资企业、境外商协会80余家。
2023年,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02家,同比增长26.7%,安徽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明显提升。
合肥。图片来源:图虫
2023年,安徽以“黑马”之姿跑出了中部外贸第一省的成绩。
今年一季度“守擂”成功。
下一步,据刘光透露,安徽将集中组织企业参加32场境外展、5场境内国际展以及14场中间品专业展会,支持外贸企业开拓新市场。
安徽还将开展海外仓“全球布局”行动,全年建设、租用海外仓(含中继仓)达400个;开展“跨境电商+产业带”专项培育行动,积极探索“直播出海”突破点;强化外贸政策支持,落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要求,确保各项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
在吸引外资方面,安徽一边开展内外资不合理差别待遇清理工作,一边落实省领导联系重点外资外贸企业工作机制,全年走访调研外资企业100家次以上。安徽将出台支持利润再投资、省级外资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认定办法和政策措施,构建更具吸引力的政策体系,全年力争新引进5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
在外贸平台提升方面,安徽将实施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聚焦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重点产业领域,累计形成制度性创新成果200项以上;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提质增效,加大营商环境、对外开放、产业发展等领域创新提升,实现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占全省比重均达到40%以上;全年举办各类外商投资促进活动50场以上。
为了让跨境物流更快,合肥海关二级巡视员王春晖介绍,合肥海关推动“联动接卸”“直装直提”和“离港确认”三项改革在安徽省内水运口岸全覆盖,上线“直装直提”业务子系统,进一步提升水运物流辅助系统智能化水平,加快实现“抵港前提前申报,靠泊后船边直提,放行后智能提货”,并将“直装直提”业务拓展至大宗散货和空运模式。
今年一季度,应用3项改革通关放行的进出口货物货值分别达到2.39亿元、23.72亿元、0.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29%、442%。
在机场、铁路货运枢纽方面,一季度合肥新桥机场进出港货机198架次,监管进出口货物1.1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6.5%和94%;一季度合肥中欧班列共开行306标准列,进出口货值4.27亿美元。
为了让企业直接在“家门口”报关出海,合肥海关支持安徽各口岸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指定监管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省监管作业场所增至24个,指定监管场地增至10个,为进出境粮食、肉类、水果等农产品提供支撑。
2023年,安徽明确汽车产业为首位产业。为了支持安徽省“新三样”扩大出口,合肥海关出台了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20条工作措施,支持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等地港口建设,方便新能源汽车使用滚装、集装箱等运输方式出运。今年一季度,安徽省电动载人汽车出口17.3亿元,同比增长70.3%。
芜湖港。图片来源:图虫
芜湖港是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和集装箱枢纽港。今年以来,1月份、3月份芜湖港集装箱生产两度刷新单月开港记录,单班、昼夜产量屡创新高。
港口芜湖公司通过采取优化支线航线资源配置、空箱前置以及重箱疏港等方式,降低堆场压力;联手上港集团,加大“芜湖—洋山”班轮密度,班轮密度由过去每周10班提高到14班,运力增加2250标箱/周;截至目前,48小时以上压港船舶基本杜绝,24小时内船舶靠泊作业率达70%-75%。
据悉,今年一季度,港口芜湖公司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650.44万吨,同比上升7.58%,其中集装箱量37.74万TEU,同比上升12.19%;商品车滚装5.9万辆,同比上升25.28%。
在5月10日的发布会上,芜湖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正介绍,在优化综合保税区货物监管模式方面,芜湖实施保税货物与非保税货物“区内直转”,允许企业在综保区仓库内设置专门“待检区”,直接在仓库内转为非保税货物,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通关时效。
另一方面,芜湖创新“一票多车”监管模式,打破“整报、整出、整入”限制,允许综保区内企业一次报关,可由一辆集卡多次往返完成运输,大幅降低货物出区的运输成本,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物流解决方案。
此外,芜湖针对汽车产业,创新“全流程电子化,全过程可溯流”的出口货物劳务预缴税款方式,实行申报缴款“网络化”、税票开具“电子化”和风险防控“一体化”,减轻企业从“申请”、“开具”到“缴税”的各环节时长,实现办税零接触、入库零时差、预缴零负担。
截止到5月9日,自出口货物电子预缴税款业务推广以来,芜湖市汽车行业电子预缴税款共计9090笔(含附加税费),缴纳税费金额达8.37亿元。
今年,芜湖全球货运枢纽港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
3月,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批复同意安徽芜宣机场临时开放开展货运业务,时间为2024年3月31日至2024年9月30日,这标志着芜湖将成为我省目前唯一一个兼具水运、航空开放功能的城市。
芜宣机场获批临时开放开展货运业务,是该机场全面开启国际货运功能的起点。芜宣机场将打造一张以全货机航线为主,构建覆盖国内主要城市、全球主要贸易伙伴的轴辐式航线网络。网络将连通国内主要的货运机场,实现高品质物流服务国内24小时覆盖。
据当地媒体报道,下一步,芜宣机场还将加快开通至日韩、东南亚、南亚及中东等周边国家首都、经济中心和商贸中心等重点城市以及至欧洲、北美和大洋洲重点货运枢纽之间的全货机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