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午,位于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大道与宁芜铁路交叉口西北角的信义玻璃(马鞍山)有限公司新厂区项目基本建成,占地约210亩的地块几乎被连绵的厂房全覆盖。从空中鸟瞰,灰色的巨大屋顶在阳光下耀眼闪烁。
从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南侧进入,只见高挑宽敞的厂房内,作为生产原料的幕墙玻璃分几处整齐排列,十多人正在安装生产设备。年轻帅气的工艺工程师胡菲告知:“我们的项目主要建设14条智能化生产线,生产高端幕墙用节能中空玻璃等产品。”
据介绍,该公司11月20日进入试生产阶段,来自十几个生产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目前正在加快切割线、磨边、中控、自动下片、智能理片系统等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一旦调试完毕,就将快速进入生产状态。
“去年11月下旬我们与马鞍山经开区签订‘标准地’投资建设协议,实现‘标准地’模式出让,今年初拿地,3月正式开工。为尽快投产见效,之后我们全力以赴赶进度,到11月项目基本建成,开始安装调试生产设备,速度之快令人振奋。”正在车间巡视、负责项目建设的侯仕刚欣然相告。
据马鞍山经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提供的资料,该项目投资1亿美元,主要建设生产厂房1栋、配电房、固废库、食堂等,新建高端幕墙玻璃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约8亿元、财政贡献约50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300万元/亩,达产后年亩均税收不少于30万元。
与建设速度相得益彰的还有一连串令人欣喜的指标和数据。比如,按照“标准地”出让协议,该地块容积率≥1.4、项目达产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87吨标准煤/万元。但按照该公司规划设计,该地块容积率达2.2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约0.68吨标煤/万元,均优于协议指标。
作为全市“标准地”改革的排头兵,马鞍山经开区一直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建立起以“标准透明、审批加速、服务精准、承诺先行、监管有力”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地”出让制度,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专班”提前介入对接,确保企业拿地即可进场施工、开工即有专班保障。在“标准地”改革开启元年的2021年,园区累计出让工业项目“标准地”13宗、1431.1亩,“标准地”项目建设周期较以往缩短4-6个月。2022年4月15日,马鞍山市首宗“标准地”2.0版项目“成交即发证”仪式即在马鞍山经开区举行,安乐机械一体化生产线项目得益于“标准地”改革,实现了成交即领证。
据悉,马鞍山经开区把建立健全“标准地”制度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土地供应和审批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速提效项目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自2021年“标准地”改革实施至今年12月初,马鞍山经开区累计出让标准地62宗4492.92亩,其中今年以来累计出让21宗864.54亩。(周起刚 余齐斌 陶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