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项目签约落地,一家家企业做大做强,创新要素加速集聚……近年来,池州市作为27个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城市之一,抢抓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把握长三角一体化这个“最大势能”,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精准承接产业转移,持续推动与沪苏浙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今年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增速居全省第2位。
扬“池”所长 精准承接
在青阳经济开发区的路飞镁业科技(安徽)有限公司,镁合金材料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一体轮毂。“我们生产的共享电动自行车镁合金轮毂,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今年,我们又成功开发了一款雪地自行车镁合金轮毂产品,订单供不应求,公司产值有望达到1亿元。”公司董事长胡雄广介绍说。
2023年,胡雄广将公司从浙江金华整体搬到青阳县,投资建设年产800万件新能源汽车及电动车镁铝合金配件项目。这个决定并非胡雄广一时兴起,而是被青阳县的安徽宝镁轻合金项目所吸引。“我从事镁合金行业多年,宝镁建成投产会对镁价格起到‘压舱石’作用,镁合金产品优势也会进一步凸显。我们正加快研发镁合金应用新产品,抢占大市场!”胡雄广对公司的发展信心十足。
引进一个项目,壮大一个产业。总投资148亿元的安徽宝镁轻合金项目是池州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招大引强的典范。得益于该项目的“磁吸”效应,包括路飞镁业在内的数十个镁铝轻合金产业链项目相继落户池州市,推动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形成池州市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作为后发地区,精准承接产业转移是池州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瞄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池州市聚焦汽车轻量化、镁储氢、半导体、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绘制长三角招商路线图,持续拓宽招引路径,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从过去的“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到现在的“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全市各地既注重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大项目,同时也紧盯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好项目。
2024年2月签约落户,6月正式投产,7月完成首批无人机3千瓦氢燃料电池订单……不到半年时间,协氢(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氢新能源”)位于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的生产基地迅速释放产能,填补了池州氢能领域的空白。
凭借能量密度高、低温性能好等优势,氢能在交通出行、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协氢新能源作为国内最早开发风冷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企业,通过20年的技术研发积累,专利申请量突破180项,实现氢能发电效率、氢气利用率等四大技术指标领先。“去年12月,我们受邀来集中区考察。这里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完善,营商环境优越,从厂房到资金等给予全方位支持,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深耕池州、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协氢新能源池州生产基地负责人雷浩表示。
“我们围绕主导产业‘建圈强链’,绘制产业链全景图,重点推进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上下游企业、关联项目。今年以来,累计引进协氢新能源、晶度半导体、品湛自动化设备等长三角地区项目35个、总投资188亿元。”集中区产业发展部招商服务科负责人储余兵说。
安徽贵池(上海)“双招双引”推介会上,集中签约6个基金合作项目和13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超107亿元;池州经开区签约近年来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项目——总投资15.5亿元的坤泰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出口基地项目……今年1—10月,全市新引进沪苏浙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61个、同比增长36.4%,占全市项目比重62.6%;在建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427.3亿元、同比增长24.6%,占全市到位资金比重达65.8%。
贴心服务“池”久满意
位于池州高新区的安徽沅瀚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内,300台计算机数字化控制(CNC)加工台整齐排列。在这里,铝、陶瓷等原材料经过清洗烘干、喷砂等工序,被加工成手机中框、外壳、汽车液压连接管等零部件。“我们的产品精密度高、不良率低,是各知名手机品牌及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公司生产部经理汪胜告诉记者,最近,公司刚接了一批手机中框配件订单,每天可生产1万块。
总投资10亿元的安徽沅瀚科技有限公司精密机械产业基地项目,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及手机零部件和半导体IGBT散热器,2023年3月份正式落地,2024年8月进入试生产。“项目能这么快进入试生产阶段,离不开当地政府的贴心服务。”汪胜介绍,项目建设之初,贵池区即配备服务专员,“一对一”指导企业办证,大大缩短开工前期准备时间。设备进厂安装时,工人一直不能到位。园区了解情况后,迅速对接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帮助企业解决了部分用工缺口。
面对面听意见,点对点解难题。近年来,池州市建立完善“池”久满意“四个服务”矩阵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五免之城”建设,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全面优化为企服务,让项目不是“一接了事”,而要接得稳、留得住、发展好。
2019年,为对接市场需求、升级扩大产能,上海五星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来池州创建安徽金池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金池”)。几年间,该公司在池州不仅扎下了根,还加快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去年以来,在当地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下,安徽金池投资1.2亿元建设高精度高性能铜合金带材数字化改造项目,更新改造先进的数字化生产设备36台套,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搭建数字化运营中心,生产效率及数字化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通过数字化运营中心,公司实现快速平衡产销供,全过程降本增效。我们正逐步从单纯追求量的突破向追求质的提升转变,加快布局高附加值产品,抢占市场先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庆健表示,目前,公司新能源行业领域订单持续增长,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领域配套用高精铜合金带材也实现初步规模化生产,预计今年可完成产值35亿元。
今年以来,全市兑现市级产业政策惠企资金超4600万元;322个事项实现“证明免交”,1639个事项实现“证照免带”;推行“办事免跑”负面清单制,清单外事项全部实现“办事免跑”;梳理426项执法事项,实现“轻微免罚”;落实企业问题闭环办理机制,今年以来共办理企业诉求2440件,当前办结率99.63%。
良好的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蓄势储能。今年1-10月,全市规上民营工业企业678户,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增速连续8个月居全省首位,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8%、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28.9%。
“链”接要素 借力发展
池黄高铁开通运营,池州九华山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全面完工,池州长江公铁大桥建设正酣,东至至鄱阳高速公路安徽段工程项目开工……近年来,随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池州市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与长三角其他城市间距离不断拉近,资源要素流动愈发畅通。
科技创新一直是制约后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中,池州市从“单方承接”到“协同互补”,借力发展、借梯登高,积极链接人才、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资源,在破解自身发展难题的同时,加快嵌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企业选择将研发放在沪苏浙区域,将生产环节放在拥有丰富资源和承载空间的池州,充分利用两地优势,做大规模、做精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安徽金池设备先进、生产效率高,上海总公司做不了的订单,由池州这边协助完成。同时,依托总公司的研发团队,池州生产的产品也能更好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安徽金池已经成为总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陈庆健表示。
为保证技术迭代创新不停步,协氢新能源则部署池州生产基地承接上海总公司部分研发功能,主要负责燃料电池生产和长续航大载重氢能无人机研发制造。“目前,我们已经成立了协氢(池州)低空飞行器氢动力研发创新中心,池州将作为总公司的一个研发飞地,专注于应用型技术的研发。”雷浩告诉记者。
为更好“链”接高端要素,进一步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池州市在上海、北京等地设立“科创飞地”,打通创新资源与本土产业联动发展的通道。其中,位于上海松江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池州科创中心自2023年12月24日开园以来,已入驻企业32个、引进硕博人才29人,成功转化落地企业3个,引导7家池州本地企业在科创中心成立各自的研发中心,科创中心池州转化基地获800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研发在上海、生产在池州,孵化在上海、落地在池州,引才在上海、用智在池州”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初显成效。
连日来,池州经开区的半导体特色生态产业园项目现场一派繁忙建设景象,工人正在进行主体二层施工。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设8栋多层厂房、5栋高层厂房、1栋多层生产配套楼、1栋高层综合楼及其他配套设施,规划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半导体设备等板块,计划2025年底交付使用。“半导体特色生态产业园的建设将为产业集聚发展和飞地项目落地提供重要的承载空间。其中,产业园内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池州科创中心基地,将积极承接科创中心完成的科技孵化或科技招商项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信息中心牵头,与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的镁基固态储氢及其关键材料产业联盟在池揭牌成立;在南京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设立“高校引才工作站”……创新要素不断集聚,正推动池州市新兴产业集聚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产业加速布局,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和发展。今年1-10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7.6%,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4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发挥比较优势,精准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夯实承接平台,高效、顺畅承接产业转移,深度融入长三角‘生态圈’,加快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产业结构向‘高新绿’转变。”市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科科长蒋志华表示。(陆寒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