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切换
新闻
安徽合肥正式出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
2013
10/12
14:48

芯片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在计算机、消费类电子、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起着关键作用。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消耗国,但关键设备、关键原材料等长期依靠进口。

鉴于中国芯片大量依赖进口的现状以及集成电路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合肥市正式出台了《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合肥市将循着“应用”、“特色”、“创新”的发展思路,用“合肥芯”承载起中国梦想,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国硅谷”。

昨天,市发改委召开新闻通气会,对《规划》予以解读。

建设国内最大特定芯片生产基地

“合肥的《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也得到了工信部和专家的认可。”数谱公司半导体首席分析师、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顾问专家顾文军说,《规划》的发布与实施,标志着合肥成为“创芯梦中国梦”的重要参与者、实施者和承载者。

今年是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元年,《规划》提出了发展目标:经过十年的努力,建设3~5条特色8英寸或12英寸晶圆生产线,综合产能超10万~20万片/月;培育和引进设计企业30家以上,形成数个特定行业的IDM公司,设计产业进入国内前5名,成为国内最大的面板驱动、汽车电子、功率集成电路、特色存储器等特定芯片的生产基地。

谋划重点行业“换芯”工程

合肥家电、平板显示、汽车电子和绿色能源等领域对集成电路需求巨大,“应用”成为合肥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一大特色。合肥坚持应用引领,谋划面向平板显示、家电、汽车以及绿色能源领域实施“换芯”重点工程或重大专项,力争得到国家支持。

“在面板驱动芯片国产化重点工程中,针对国产面板驱动设计专业芯片,开发特色工艺,使面板驱动芯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全部在合肥实现,解决‘芯’和‘面’的结合。”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朱胜利表示,5年内使面板驱动芯片的国产化率提高到30%,结束国产面板芯片全靠进口的局面。

除了平板显示产业,家电产业也将实施核心芯片国产化,努力实现“合肥芯”、“合肥造”、“合肥产”和“合肥用”的一条龙全解决方案。

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合肥拥有集成电路企业20多家,产值约10亿元,从业人员10000多人,联发科技、38所、东芯通讯、泰瑞达等设计和封装测试企业的发展铸就合肥集成电路较完整的产业链,涵盖除晶圆制造外产业链的所有环节。

《规划》也彰显出特色,全市将以点(晶圆厂)带线(芯片设计),以线带面(集成电路产业),以面带体(串联合肥面板、家电和汽车等高技术产业),着力打造中国最具实力的特色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聚区。

记者了解到,合肥不仅开展与国内外领先集成电路企业合作,还推进与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美国硅谷等境外集成电路产业领先园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努力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世界集成电路产业转移地、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和较大国内影响力的“中国硅谷”。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