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季节,记者深入舒城县经济开发区采访。从舒城县城往经济开发区去的路上,既无浓烟,也无噪音,很难将人们脑海中开发区火热的生产气势与此情此景联系到一起。然而进入车间厂房,却是另外一副画面:机器飞速流转,工人忙而不乱,生产秩序井然。一向被人们冠以“火热”形容的“经济开发区”为何能保持如此“安静”的生产场面?这是舒城县经济开发区近年来致力于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结果。
舒城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12月,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开发区,也是安徽省50家创业基地之一。规划总面积13.8平方公里,现建成区2.5平方公里。这里交通便捷,区位独特,206国道、317省道和六舒三省道穿境而过,距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36公里,距合肥机场54公里。明显的区位优势及优惠的投资政策使得该县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便备受投资商青睐。
然而面对一批批前来考察的投资商人,开发区的领导们傻了眼:这里面包含了一些空气污染较大的重工业企业,他们入住后将为舒城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是毋庸置疑的,可同时也将制造出大量的污染,面对这样的企业,是要经济效益还是要绿色生态,留客不留?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经济开发区主任李润在反复权衡两者之间的利益后做出了果断的决定:“经济要发展,但生态也要保护,如果我们在引进投资商的时候,一味追求效益,而不考虑投资项目环保与否,未来经济还谈什么可持续发展?”开发区于是婉拒了这类远方来的客商。
也就是这一次,坚定了开发区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决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不单要“招商”,更要“选商”,走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几年来,为了能选到对口的投资商,该县组建了专门的班子成员,班子中有精通环保知识的工作人员,遇见意向投资商,现场评审环保过关与否,一旦不合格,绝不引进。他们在招商过程中,不断拓宽信息渠道,创新和优化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围绕资源加工、机械制造、轻工纺织等重点项目,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进项目。一旦投资商符合环保标准成功入选后,开发区从土地、财税、服务等多个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为新办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代理申办各项费用,一律按最低标准收费。
龙江轮胎翻新厂便是该县“选”商选来的。龙江轮胎翻新厂是一家从事轮胎翻新的加工型企业,对旧车轮进行翻新,对废车轮则予以破碎打成胶粉再利用,正是因为看中企业发展的是“循环经济”,开发区推辞了多家投资商,于2005年顺利将龙江引进了舒城。如今该企业迅速成长,市场前景可观,今年1至10月份,企业产值达1800余万元。
开发区变“招商”为“选商”,表面上看,似乎错过了一大批市场投资份额高的投资商,实际上他们通过主动营造环境,有选择招徕客商,反而更相对集中地引进了一家家需要引进的企业,而一些投资商相反也被这样的投资环境所吸引,相继落户投产并介绍更多的企业家来此考察。
浙江明辉羽毛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士明先生2004年来到舒城投资,企业经过3年的生产经营,初具规模。尤其是舒城的投资环境,令金士明深感满意,今年决定在舒城追加投资5000万元,新上马玻纤项目,现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台商陈先生在全国许多大城市都有投资,在考察舒城投资环境后,决定在舒城兴办实业,这是他在县级城市投资的第一个企业,企业在舒城投资后,陈先生发现舒城投资环境好,适合长远发展,决定进一步追加投资,在舒城兴办了台商工业园,介绍更多的台商来此兴业。
实践证明,走绿色循环经济的路子是具有可行性的,并且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设区4年来,舒城县经济开发区逐步摆脱单纯招商的思路,以“落商”促招商,从“招商”到“选商”,4年共筹资3.5亿元,入园企业已达55家(其中外资企业5家,投产企业38家),总投资额18.6亿元,亿元企业就有两家。初步形成了以资源加工、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建机建材、童车童床为重点的主导产业。仅2007年1—10月,实现工业总产值8亿元,新进项目12个。其中有10家企业正在开展扩建和续建工程,增大投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