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固镇县创新七举措,积极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突出示范区主导产业发展建设规模,加强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充分发挥示范园区引领作用。
一是成立组织,加强示范区领导。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区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投入资金多、工作难度大的示范工程。为确保农业示范区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县里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级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由农业、发改、财政、水务、林业、畜牧、水产、粮食、农机、供销、国土、气象、农行和项目区乡镇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委,具体负责示范区的综合协调工作。示范区建设采取县级部门包乡镇、抓重点工程,乡镇包项目,抓具体落实的办法,切实建立起上下贯通、反应快捷、保障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沟通,把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区建设列入经济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具有科技引领功能、辐射带动功能、示范推广功能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区
二是科学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委托安徽农业工程设计院研究编制《固镇连城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15年)》,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规划总体要求通过不同层次中心服务地的培育和交通系统的完善,形成了“一环二轴三区六板块”的空间结构,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的空间格局,打造“三产”联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一环”即以核心区外围水泥路形成的骨干环路;“二轴”即以核心区内部两大骨干路网和中心排水沟形成分割轴线。“三区”即根据产业发展将核心区划分为:新品种试验与展示区、良种繁育区和大田生产示范区。“六板块”即新品种试验与展示基地、农业工程创新中心、强筋小麦良种繁育区、弱筋小麦良种繁育区、强筋小麦大田生产示范区和弱筋小麦大田生产示范区。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建成功能完备、设施一流的农业科技研发中心,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的粮油生产核心示范区,具备休闲观光和生产功能的城郊农业旅游园区,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培养现代农民的科教示范基地,创建安徽一流、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三是整合资金,拓宽投资渠道。针对财政弱县的实际情况,我县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款专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成果共享”的原则,整合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千亿粮食增产等涉农项目,集中财力、集中力量,合力加大示范区投入。近三年,共投入示范区建设资金5.4亿元,其中财政资金达1.46亿元,分别为: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1.27亿元,省级专项资金0.05亿元,县财政投入0.14亿元;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3.94亿元。确保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
四是引进龙头企业,推进土地流转机制体制创新。探索企业租赁模式、合作组织承接模式、种养大户集中模式、自愿互换模式等四种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动土地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有序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土地流转仲裁委员会。制定了土地流转奖励政策。固镇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试行〉》(固农发〔2011〕12号)文件。加强了奖励扶持。现代园区涉及2个乡镇4个村近4000户农民,累计流转土地4万亩,园区规划范围内土地流转率达到了40%以上。
五是考核激励,完善奖惩管理机制。完善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把创建工作列入乡镇年终综合考评。制定切合实际的考核方案,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导检查,严格考核。县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跟踪检查,督促和支持创建工作。对圆满完成任务目标、为全县创建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六是加强宣传引导,扩大示范区的辐射效应。充分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观摩考察等活动,推广先进的发展理念、经营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扩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推广运用。借助示范区的先进设施和经营能力,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七是健全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一是技术服务体系。成立了设施农业建设专家委员会,并聘请百名农技人员常年深入一线,指导设施农业建设生产。成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实施农民技能及创业培训工程,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科技务农的“明白人”。二是信息服务体系。做到病虫害监测预警、视频监控、现代农业数据收集等一体化。建成了固镇县农业信息网,建立专业合作社信息站20个。三是市场营销体系。一方面在农产品产地建成交易市场,一方面积极开展农产品进超市活动。已完成固镇农产品物流园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