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88年5月,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 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皖北地区首 家国家 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历经32年发展,产业发展跃上新的历史平台,已成为淮南市主要产业聚集区与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三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淮南经开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机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砥砺奋进,持续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产业发展速度加快,聚集格局加快形成,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发展环境和支撑条件不断优化,已成为全市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一)综合实力实现重大跨越
淮南经开区以优势产业为纽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综合实力实现快速增长,目前拥有省级生物医药工业园、省级新型工业化煤机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省级新型工业化医药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全省重点支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特色园区称号以及省级科技孵化器等载体。在国家 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排名稳步提升,从185位提升至122名,前进63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淮南经开区积极优化增量、调整存量、提升质量,主导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以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工业已成为区内首位产业;以中国医药集团国瑞药业、安徽山河药辅、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恒诚制药、华辰药业、振德医疗、东芝堂药业等为代表的医药产业业务范围涉及原料药、药用辅料、化学药剂、生物制药、中药制造、医用耗材等药品制造领域;以凯盛重工、平安开诚、中志轨道、钱潮轴承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正在形成集聚效应。
(三)创新高地建设稳步推进
淮南经开区以创新赋能发展,不断提升科技研发、企业孵化和落地转化能力,加快打造皖北科技创新高地。“十三五”期间,淮南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在数量上、发展规模上均呈现大幅增长。截至2020年,共有安徽省科技厅认定的1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经信厅认定的1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安徽省发改委认定的2家工程研究中心,省院士工作站5个,省博士后工作站3个,国家 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
(四)开放合作发展纵深推进
淮南经开区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抓手,以合作开创新局,积极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都市圈、蚌埠城市群等重大区域战略机遇,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突出振兴装备智造园、医药化工产业园、科技创新产业园等专业基地和特色园区,充分利用成熟用地,挖掘现有企业潜能,大力开展招商工作。通过优质项目招引和落地,主导产业优势更加明显,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形成。
(五)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升级
淮南经开区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设立了(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优化了服务流程,通过交办会固化项目入区落地流程,通过“四送一服”、“三包三抓”、创优“四蕞”营商环境等专项活动,提升入园企业满意度。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淮南经开区位于淮南市东部新区,西接服务设施完备的主城区,东濒风景秀美的高塘湖,南依绿树成荫的舜耕山,北靠通江达海的千里淮河,座落于青山绿水之间。园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206国道穿境而过,把东西城区连为一体;合徐高速、合淮阜高速、合蚌高速盘汇于此,把淮南与国内各大城市紧密相连;京福高铁淮南东站坐落在经开区,淮南、淮阜铁路横贯全市,与京沪、京广、陇海、京九四大动脉接轨;淮河水道四季通航,通江达海;距合肥新桥机场50分钟车程,距南京机场2.5小时车程,可直飞国内外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