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郊区经济开发区原名铜陵大桥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8年5月,后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为省级开发区,规范面积5.74平方公里。
铜陵郊区经济开发区内辖“一区三园”,即:国家再生金属“圈内管理”园区、私营工业园(高新产业、传统和现代服务业)、大通工贸园(装备制造业、光电子信息产业)、横港物流园(港口物流、循环经济平台)。①私营工业园,规划用地范围东至铜官山山麓、南至石门路、西至铜都大道、北至平顶山路,规划总用地面积48.50公顷。②横港物流园,规划用地范围东至铜都大道,南至长圣路、西至铜官大道、北至长湖,规划总用地面积119.25公顷。③大通工贸园,四至范围为东、南至陵江大道南段、西至铜都大道南段、北至伏牛山路,规划总用地面积243.35公顷。
郊区经济开发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区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绿色集约水平显著提高,先后获评“国 家级铜陵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电子材料企业孵化基地”、“安徽省示范园区”、“安徽省产业基地”、“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创业基地”、“安徽省星火计划密集区”等称号。
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规划澄英高科技园区,其起步核心区域坐落于郊区江北区域,意图通过引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科技产业,打造铜陵产业“爆燃点”。
功能定位:根据新一轮城市总规确定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和市域产业空间布局,结合郊区经开区发展实际情况和自身需求,确定郊区经开区发展定位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都市圈扩容和铜陵市拥江发展的机遇,加强产业引导,加快补链强链步伐,重点打造电子信息、废弃资源(金属)综合利用、非金属新材料和3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壮大若干新产业、新业态,构建“3+N”的高质量产业体系,努力将郊区经开区建设成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安徽省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