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切换
新闻
六安集中示范园区:绿色发展 建设产城一体生态新城
2015
10/16
23:38

“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清代诗人的这首《咏六安州》道尽了安徽六安的区位优势与生态优势,而位于六安东部的六安集中示范园区,则汇聚此中精华。

昔日的六安东部,一片农田,村庄散落。2年多过去,依靠“两化互动、产城一体、宜业宜居”的发展理念,紧盯打造“休闲之都、制造之基、生态之区、活力之城”的目标,昔日农村已嬗变为“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人在绿中,城在园中”的东部新城。

六安东部新城初长成

“每次回来,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老家在六安市三十里铺镇的周令,如今在北京工作,一年仅回来一两次。“尤其是最近几年,眼见着高楼竖起来,广场建了起来,生活好了起来。”

相比周令直观的感知,更深刻地变化,在六安市东部140平方公里的内部,已持续进行了2年多,并且还将持续下去。

2013年底,六安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建设东部新城的决定,将原六安集中示范园区、三十铺镇、金安经济开发区合并成立新的集中示范园区,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初具规模”目标,将六安东部打造成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之城。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原因并不复杂:六安东部的区委优势、交通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都显而易见。

“距离合肥市区39公里,距离新桥机场车程25分钟,三条国道、五条高速……”六安集中示范园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丙红认为,“这里的条件得天独厚,是六安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合六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南京、武汉1.5小时经济圈,上海3小时都市覆盖区。”

此外,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均是六安集中示范园区亮得出的“三张名片”,可谓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杨丙红称,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相比,企业在六安集中示范园区的综合成本低30%。

楼宇展新姿,产业遍区巷,浓阴裹村庄,老街弹新韵,河畔景致新。从旅游到教育,从商业到企业,从创业园到完善的居民社区,两年多来,六安集中示范园区正在逐渐实现“宜业宜居”的目标,一座新城正在六安东部逐渐崛起。

简政放权、帮办服务推动新城成长

“我们最近在研制电动叉车,所需研发经费缺口不小。”安徽维麦科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才伟此前一直对这笔费用一筹莫展,“企业肯定能拿出来,但成本一下子就升高了。”

让熊才伟没想到的是,六安集中示范园区管委会为其解决了困难。“园区帮助我们申报了相关高新技术项目,获得一笔科研经费。”熊才伟称,如今这笔科研经费正在发挥作用,电动叉车的样车已经研制成功。

“2012年生产基地开始建设,2013年6月即实现了销售。”熊才伟介绍,在此期间,从申请到审批,“不用我们费心,有专人帮助我们,为企业提供服务,又快又省心。”

熊才伟介绍,六安集中示范园区不仅安排专人和企业对接,帮助企业办理相关手续,“而且在上传下达方面都十分及时。”“有什么能够申报的项目,有什么好的想法,管委会对接人员都会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帮助企业发展。”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六安集中示范园区经常发生。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安徽恒瑞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同样对园区的效率赞不绝口。据了解,该公司2013年从合肥搬迁至六安集中示范园区,当年投产,2014年即在新三板上市。“这样的效率,可以算是模范了。”

事实上,效率与贴心得益于当地大力推行的简政放权。据杨丙红介绍,六安集中示范园区实行“园区的事园区办”,“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园区可以先行先试,很多审批手续权限直接下放到园区,效率自然就高。”

此外,帮办制度、追踪式服务,均让企业受益。企业受益,园区自然得到发展。据了解,2015年上半年,六安集中示范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同比增长8.2%;园区规模以上企业50家,实现产值44亿元,财政税收1.41亿元,同比上升35%。

建设生态园区打造“幸福之城”

对于家住六安市三十里铺镇的老陈来说,一份待遇还算不错的工作是2年多来六安集中示范园区带给他的变化。“以前种田,一年落到口袋的不到2万块钱。”老陈说,如今他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一年将近3万,比以前好。”

相比老陈,每月从合肥往返六安一次的赵明,则有另外一番感受。“之前312国道,破破烂烂,车子根本没法走。”赵明说,如今从312国道驶入六安境内,路两边的绿色长廊“太漂亮了”,“不仅路变好了,环境更变得漂亮了,感觉一到这边,空气都清新些。”

如果晚些时候再到六安集中示范园区,赵明对于绿色的感受可能会更为深刻。“六安城东不仅山多,而且水多。”杨丙红说,六安集中示范园区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将会围绕着山山水水做好绿色文章。”

据介绍,六安集中示范园区将退淠河干渠两岸200-500米建设绿色景观带,以原生态手法营造生态绿化长廊,展现产业园区与现代城市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推进龙穴山生态恢复和园区水系自然贯流工程,经过水系恢复,保证规划区域水体环境,在罗管桥境内,青龙堰上游,建青龙堰水闸以抬高罗管闸下游水位,保证淠河以北水系常年自然灌流,细水长流,使园区形成“一轴两线多面”的自然生态水系统。

“我们还将在核心城区建设15000亩自然公园,整个园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将用于生态建设。”杨丙红称,届时生态将成为东部新城的“新名片”。而六安集中示范园区之所以耗费巨大投资搞生态发展,不仅仅是打造生态经济,吸引更多投资者前来,更深远的目的是“打造生态人居环境,让群众在这里生活更为幸福。”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