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商不活,无商不兴,是合肥高新区一班人一以贯之的理念。
在进入新常态下,高新区的招商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即从“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从“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形成产业集群。
天蓝地绿好招商
“要实现招商引资的变革,首先要在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没有好的环境,是招不来优秀企业的”,管委会主任李兵说。
高新区坚持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位,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科技新城,提高产业承载能力。推进望江西路、习友路、大别山路三条主干道向西延伸,完善示范区核心区人行道、慢车道交通配套;推进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强化源头控制,宣贯新环保法,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环境监管网络,创新环境管理市场化服务模式,严查违法违规排放;坚持做好绿化和水环境两篇大文章,积极推进“河长制”管理,加快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和环巢湖二期、三期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两湖生态景观。抓好绿化大会战和植树造林项目实施,开展黄土裸露综合整治,修建五色坡游园、两湖一期等5个公园,启动新一轮绿化提升工程,提高全区绿化水平。
向产业招商转变打造新型产业集群
高新区立足改革思维,以升级产业、构建新型产业集群为目标,将招商工作向产业招商转变。先后引进惠而浦、美的、格力等企业,加快培育、加快推进智能家居产业的建设;引进长安、大陆轮胎等企业,培育汽车及配套产业建设;引进阳光电源、晶澳太阳能、通威太阳能等企业,培育光伏产业发展;引进安科生物、同路生物、兆科药业等,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
向平台招商转变打造可持续招商模式
“我们的招商工作就可以上规模,提档次,可持续”,高新区招商局负责人说。
高新区利用现有科大先研院、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创新平台、软件服务外包平台等资源,围绕区内重点产业,支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形成具有高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晶澳、通威、3M、中建材、阳光电源等光伏产业链企业,打造光伏电源产业园;围绕科大先研院及现有微电子平台,结合在谈集成电路制造项目,打造合肥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园;围绕伊藤忠、城山工业、藤田建设、真锅造机、资生堂、三井住友等一批日资企业项目,打造日本产业园。目前,以重点项目为依托的产业平台招商,业已成为高新区重要的招商模式。
向全球招商转变锻造招商全球视野
“高新区要善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让优质的企业为我所用”,李兵说。
高新区以国际化眼光在全球范围内招商引资,将集成电路、生物工程、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领域作为招商重点,谋划储备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巴斯夫、格罗方德、库卡等项目的洽谈。进一步创新和转变招商模式,完善招商政策体系,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作用,推进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和平台招商,深化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以及央企、行业领军企业等 “点对点”、“一对一”合作,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层次。全年完成招商引资2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高新区完成招商引资219.3亿元,首破200亿元。其中,外资4.2亿美元,工业招商引资179.9亿元。引进了君正、芯京源、美时医药、伊普诺康等2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大陆集团中国区总部、惠而浦亚太区研发和运营中心成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