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切换
新闻
淮北煤化工跻身“中国化工潜力园区十强”
2016
02/16
15:27

2015年,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围绕建设精致淮北同频共振,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为进一步加快精致淮北建设进程,市委宣传部策划开展了2015“精致淮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事件”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共收集上报事件165件,市评选委从中评审推荐出候选事件20件,经市属报纸、网络、微信等媒体对候选事件面向社会公开投票,最终确定了2015“精致淮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事件”。市评选委从今天起在《淮北日报》、淮北市广播电视台陆续刊播十大事件,敬请关注!

2015年5月,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15中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发展论坛”在重庆举办。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公布了“2015中国化工潜力园区十强”名单,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榜上有名。

从2005年至今,弹指一挥间,我市煤化工发展“十年磨一剑”。

淮北煤化工基地于2005年启动建设,2010年3月被省政府批复同意比照省级开发区筹建,同年8月淮北市委、市政府正式组建园区管委会;2014年4月,省政府正式批复更名为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成为安徽省四大化工基地之一。

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此次获评“中国化工潜力园区十强”,不仅意味着基地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国内化工行业认可,更是对基地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的肯定,为基地下一步的快速发展增添了信心。同时,对于促成淮北煤化工基地与国内高水平园区的交流合作、借鉴优秀园区成功经验、完成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均具有重大意义。

我市缘煤而建,因煤而兴,城市的转型发展,离不开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在这其中,发展煤化工产业是一枚至关重要的棋子,走好这步棋,满盘皆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推动煤化工新型合成材料基地发展的思路新、措施实,依托煤炭资源精耕细作——拉长产业链,努力把煤炭“吃干榨净”,把“乌金”变成“黄金”,基地发展成效显著。

平均每年创造140亿元产值,平均每年上缴利税10多亿元……从2011年到2015年的5年间,安徽(淮北)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经历了太多变化。

2015年9月28日,随着淮北矿业煤焦化综合利用二期工程5号焦炉第36号炉膛内升腾起熊熊火焰,投资25亿元的焦化二期正式点火烘炉,这同时标志着整个工程进入了出焦倒计时阶段。焦化一期、二期的建设,为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委、市政府和淮北矿业集团高度重视煤化工基地的产业链条延伸,在原有循环产业链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焦炭深加工之路,寻求合作伙伴。

2015年9月22日,年产18万吨煤焦油加氢及5万吨针状焦联产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总投资7.5亿元,建设周期约18个月。此次签约一次性签订了工程设计及技术服务、项目建设、工艺包工业设计、投融资、工程承包、项目入园6个合同,几乎涵盖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18万吨煤焦油加氢及5万吨针状焦联产项目是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产业规划中煤焦油加工产业链条上的重要节点,在延伸基地产业链条的同时,加速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尤其是项目达产后可年产5万吨针状焦,这相当于目前全国针状焦年产总量,将打破我国针状焦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

更令人瞩目的是,2015年12月3日下午,安徽·淮北首届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研讨暨项目对接会举行,副省长杨振超应邀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我国化工行业相关专家、部分大型企业负责人也齐聚淮北。

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与我市签署了合作协议,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与我市签署了工程中心共建协议,淮北师范大学与我市签署了创新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当日上午,在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晓武分别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所长王建国、淮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铁范一起,为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淮北工程技术转化中心、淮北师范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结束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还发布了包括甲醇转化制丙烯技术(MTP)、甲醇转化制芳烃技术(MTA)、甲醇转化制汽油技术(MTG)等6项科技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