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切换
新闻
安徽滁州南谯区:打好生态牌 擦亮金饭碗
2016
02/24
10:16

粉碎麻栎、配料灭菌、接种上架、菌丝培养、出菇管理以及采菇销售……初冬时节,南谯区大柳镇曲亭村凤胜食用菌合作社负责人胡胜忙得不可开交。“平均每天上架2万棒菌棒,即使如此,各种菌菇还是跟不上卖,滁城、南京等地客商都要提前10天半个月预定。”胡胜一边采摘鲜嫩的蘑菇一边介绍当前生产情况。经过这些年的打拼,“凤胜”牌香菇已然成为滁州及周边城市餐桌上食用菌类的品牌产品。

除了美味的香菇,还有远销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等超市的“巴哥”牌鲜桃、“皇甫辉”牌獭兔、“山里人”爬山猪、“红琊山”草鸡蛋……近年来,南谯人惊喜地发现环西部山区百里现代农业长廊与百里生态旅游长廊,原来是一座巨大的生态财富宝藏,只要打好生态牌,就一定能擦亮金饭碗。

从城郊型农业到“百里双带”产业

近年来,南谯区着手改变思想谋发展,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坚持走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思路,围绕城市、服务城市,把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城郊型精品农业、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农业,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依托西部山区四镇独有的自然生态、青山秀水、人文旅游、历史民俗等优势,打造一朵花(滁菊)、一片叶(茶叶)、一篮菜(蔬菜)、一株草(草坪)、一棵苗(苗木)、一朵菇(香菇)、一棵树(麻栎)、一只莓(草莓)等“八个一”特色产业。同时,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宜牧则牧,以蔬菜、食用菌、滁菊、桃、茶叶等产业为龙头,发展一批规模适中、产业精致、特色鲜明的农业休闲基地,实施茶园、花园、菜园、果园、草园“五园”联动,开展观花、采茶、种菜、摘果等系列休闲体验与农俗文化活动,把农业产业发展与皇甫山、清流关、葡萄泉、红琊山等自然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农旅互补、产村融合,在打造特色产业带的同时,注重农业的观光功能拓展,同步打造百里生态旅游观光带,并结合美好乡村的推进,以一产带三产,在西部山区各中心村,都形成1个休闲农家乐集群,带动美好乡村游。

去年,山区发展了3万亩茶叶、4万亩花生、4万亩草坪、1万亩滁菊,近郊发展5万亩瓜菜生产基地。今年,西部山区绿色食品认证达21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达57个,珠龙春光蔬菜成功创建省级标准园,大柳凤胜食用菌通过国家级蔬菜标准园验收,滁菊花景观被农业部评定为2014年中国美丽田园。

从贫山瘠水到都市后花园

南谯区素来被称为南京、合肥的都市后花园。近年来,该区旅游业发展迅速,景区(景点)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年接待区内外游客逾百万人次。

该区以“节”、“赛”为媒,挖掘并宣传南谯文化旅游资源,以施集、章广、大柳、珠龙等镇为重点,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注入旅游的元素,发展乡村旅游业,着力打造百里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长廊。通过有效整合美好乡村建设、特色林业、现代农业、水利建设与旅游业,西部山区百里现代农业长廊与百里生态旅游长廊逐渐高度融合,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互动式发展态势。

去年11月15日,该区为期10天以“漫游绿色章广,骑行红色海洋”为主题的章广镇红色文化旅游节(枫叶篇)在南谯区枫业苗木专业合作社广场隆重开幕,主要有“镜头下的美丽章广”摄影大赛暨获奖作品展、“漫游红色章广·骑行绿色海洋”山地自行车骑行活动等版块组成。据了解,这次红色文化旅游节开幕当日吸引了150家商户、逾百种农产品前来参展,约有八方来客9万人次观赏了开幕盛况和枫园美景,现场及预订交易额超过300万元。本次旅游节是南谯区加快“调转促”,推动西部山区“里百双带”产业建设发展的重大活动成果之一。

沿着百里村村通水泥公路,游人可以观施集葡萄泉、万亩生态茶场,赏章广枫园、玫瑰园、桃园、薰衣草园,漫步在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柳牧场,玩金甲溪森林漂流、珠龙北关军事历史文化旅游区、草莓园。

从龙头企业到产业化联合体

“以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突出南谯的区位、资源、特色优势,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把各类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农业‘调转促’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载体,着力打造‘百里双带’产业建设,促进西部山区群众快速致富。”南谯区农委负责人说。

未来,南谯区将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主体培育、科技推广以及改革创新等5个示范行动,确立市场导向理念,立足绿色、有机、安全、健康等,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开展粮食、畜牧、渔业、特色农业绿色增长模式攻关,强化休闲农业绿色体验模式攻关。

支持龙头企业与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建立基地、注册商标,争创国家和省市级农产品品牌。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每年认证农业“三品一标”5个以上,到2020年,全区主要农产品和所有的示范园区的主导产业均获得“三品”认证。

引导种养殖产业扩大规模,进一步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者注册家庭农场,到2020年,全区家庭农场总数达350家以上。加快职业农民培育,每年培育职业农民200人左右,形成一批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队伍。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打造菊茶饮品、休闲熟食、植物提取、畜禽加工、保健食品等一批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全区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省级8家、市级20个

实施“互联网+”战略,着力推行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到“十三五”末,建成区级物联网指挥平台和2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实现网上监测、远程控制、产品展示、质量溯源等功能,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加快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以粮食、菊茶等产业为试点,创建龙头企业牵头、合作社参与、家庭农场示范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十三五”期间,全区新培育各类产业化联合体10个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