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切换
新闻
重大项目“落地生根”依托优势“多点开花”
2016
07/10
17:16

省政府最近通报的2015年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工作评估考核结果显示,汕头、湛江和梅州分居粤东西北片区首位,梅州更以89.90分的总分夺得粤东西北12市第一名。

自2013年提出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第四年召开全省工作会议,今年大会的主题为“粤东西北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把“三大抓手”中的“推动产业园区建设”摆在加突出的位置。而分析三市能够分获第一的原因,也与重大项目纷纷落地、产业园区发展迅速密切相关,产业园区已成为粤东西北发展重要增长极。同时,有专家指出,各地在引进项目的同时,也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形成内生动力。

产业园区带动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均翻番

粤电大埔电厂1号机组投产,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和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一区两带”建设有序推进……去年,梅州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56亿元,增长60.34%。

大企业大项目的“垂青”,让梅州这片“红色土地”加速崛起: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全省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一,均居粤东西北12市首位。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已获省批准为省级发展平台,并实现省级园区的县域全覆盖。

欠发达地区拉动经济增长,投资是“重头戏”。《粤东西北2015年度“振兴指数”蓝皮书》显示,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粤东西北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从指数上看,汕头、湛江、梅州等五市2015年指数都达到200+,规模翻了一倍多。

“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依托本地支柱产业,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路径。”汕头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汕头将原来园区重新划分为保税、濠江、海门、潮南印染处理中心4个片区,澄海玩具礼品、潮阳纺织和拆解产业、潮南家居内衣3个产业集聚地也获省批准纳入工业园,就此形成“4+3”发展格局。目前,汕头共有各类工业园区17个,其中7个市级以上园区入园企业1476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18家,每平方公里创造产值33.05亿元,是汕头市平均产出的18.5倍。

粤西“状元”湛江市也有突出表现。2015年,全市有112个工业项目投产,35个项目完成技术改造,新增规上企业60家。湛江钢铁基地1号高炉正式点火投产;科炼化具备动工条件,今年内将全面开工建设。去年,该市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湛江开发区进入“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100强”。

“三大抓手”发力

交出综合性高分“答卷”

振兴发展考核包括经济社会各方面,是衡量一个地方发展的综合性“考卷”。在“三大抓手”中,汕头、湛江、梅州三市在交通大会战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方面各有亮点。

此次的“交通基础设施提速升级”指数显示,汕头仍然独占鳌头,蝉联12市第一。去年,汕头36个交通大会战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0亿元,广澳港区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以及2万吨级石化码头开工建设,广澳防波堤工程完成4.7公里堤身建设。此外,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先行工程开工,汕头市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56公里,市域轨道交通形成线网方案,并启动汕头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

2015年同样是梅州市交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梅汕高铁正式动工,梅州有望在2019年进入“高铁时代”;实现“县县通高速”,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482公里;新机场选址初步确定,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城市扩容提质也有新进展。湛江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现已突破150平方公里,加快脚印城市、海绵城市和循环城市建设,成功申报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展示了湛江“一湾两岸”生态海湾城市的魅力。

目前,湛江已完成市区24条市政道路“白改黑”,新辟公交专用道20多公里,新增及更新公交车390辆;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472个,投放自行车1万辆,日均租车超过2.6万人次。

最近,梅州市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梅州城区沿江沿湖、芹洋半岛城市设计方案》,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融入客家元素。为了改变“小马拉大车”的状况,近年来梅州集中力量推动嘉应新区起步区建设,调整优化江南新城、芹洋半岛控制性规划,完成剑英湖周边6.66平方公里征拆,基本拉开了路网架构。

各自优势引领

促进科技创新项目集聚

粤东西北地区要振兴发展,县域是主战场。在粤东西北2015年度县市区“经济振兴指数”中,分设了县市榜单和区榜单,加强了对县域的评估考核。

而在粤东西北45个县市中,湛江廉江市表现最为抢眼,其GDP增速、人均GDP增速、新增GDP值、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均排名第一,并以94.66分的总分摘得榜首。从县域榜单中可以看出湛江的发展亮点。例如在2015年县市区GDP增速指标十强中,除了廉江拔得头筹之外,赤坎区、麻章区也位列其中,使得湛江市有三个区(市)入选,反映出湛江市整体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汕头和梅州也各有独到之处。汕头以实施创新驱动为引领,推动产业逐步向中高端转型。2015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总数居粤东西北首位;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新增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同时,汕头开展100家骨干企业“机器换人”活动,2015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03.54亿元,同比增长61.7%,居全省前列。全市近90%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交易额突破900亿元,涌现出淘宝镇9个、淘宝村44个,数量列全国第1和第4位。

资金紧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最大难题。梅州市全部县(市、区)都被认定为中央苏区县,当地也充分抓住这一政策红利,打好“苏区牌”。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省单项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总投资61.54亿元,获30多亿元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扶持。

为促进重大项目建设,当地编制了《梅州市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重大项目(2014—2020年)》,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梅州共获中央和省级扶持资金270多亿元。同时,梅州创新融资模式,目前累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资金17亿元,带动项目建设资金119亿元;发行企业债券23亿元,发行数量居山区市第一、全省第三,有效助推了大项目大企业的“落地生根”,撬动了“一区两带”建设发展。

记者观察

找准优势资源形成内生动力

汕头、湛江、梅州三市分别取得评估考核粤东西北片区第一,既有大跨步的飞跃,也有三年来始终如一的稳定。

三市之中,进步最大的当属梅州:它从2013年的第八位到2014年的第四位,再到2015年的第一位,实现了“三级连跳”;汕头前两年都在12市中名列第九,此次提升四名,升至第五;湛江则始终保持着优异“成绩”,连续三年总得分都位列12市第二,并且此次超越了曾连续两年居12市第一的“强邻”茂名,升至粤西片区首位。

扭紧“三大抓手”,发挥各自优势,是三市取得优异表现的共同原因,尤其产业园区的发展为各地注入了强劲动力。不过,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品安认为,靠大项目带动经济发展,仍是一种传统的发展模式,实际上项目不是经济发展的全部,有了大项目未必一定能带动当地经济前进。这一问题不只是粤东西北地区要解决,很多其他地区同样存在。

而要实现更好的发展,除了争取项目外,还应该找到本身的优势资源,如生态产业、临港产业、民营经济、科技力量等等。此前位列各片区第一的揭阳、茂名、河源等市,也都是充分挖掘了自身长处,才取得优异成果。

因此,粤东西北地区要了解自身资源优势,找到经济发展优长点,从而形成自己的产业优势。如果完全依靠外部的资源,就没有内生动力,一旦国际国内形势动态发生变化,经济发展就会出现较大波动。因此,利用好自身的资源禀赋,再加上先进技术和创新,才能将效能最大发挥出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