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8日,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茂迪800MW太阳能硅片生产项目现场举行了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的3个项目总投资达46.5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17.5亿元、税收5.5亿元。
这只是马鞍山经开区培育高端产业集群的一项成果。近年来,马鞍山经开区以“千亿级生态产业园”为目标,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紧紧围绕制造强区工作主题,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加速抢占高新技术制高点,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奋力打造“以大为先、以聚为主、以创为优”的现代产业新高地。
全面整合资源 龙头企业引领装备升级
高铁车轮是车轮中的高风险、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过去一直依赖进口。而近年来马钢积极转型升级,加快高速轮轴研发,拿到了国内时速350公里高铁车轴的生产许可证,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他们的高铁轮轴也成为其“走出去”的拳头产品。
“普通轮轴重载25—27吨,我们生产的轮轴重载可达45吨,而且噪音比同类产品小。”马钢轮轴事业部总经理杜松林介绍说,马钢生产的轮轴具有高速化、重载化、低噪音等优势,国际竞争力较强,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马钢与德国铁路公司签订了4200套轮对产品供货合同;在重载车轮领域,马钢也实现了对澳大利亚的批量供货。
近年来,马鞍山经开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紧紧围绕“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和“三重一创”建设,全力推进基地建设,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创新驱动、质量效益等方面想办法、出实招,基地在产值税收、产业集聚、龙头企业发展、创新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各项指标持续向好。基地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立足马钢等领军企业在轨道交通产业技术领先、装备领先、市场领先的优势,采取培育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实施重大项目为契机,紧紧抓住产业转型转移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好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轨道交通走行部件的产业链,涵盖材料、车轮、车轴、轮对等行走系统,涉及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研发设计、金属材料、机械加工、装备制造及光机电与系统集成服务等。
基地现有马钢轨道交通、迈特诺(意大利)特种电缆、摩利纳(德国)轨道交通等60多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现共有规上企业32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马钢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车轮获首批正式订单,被应用到了“复兴号”上。马鞍山迈特诺(意大利投资)公司特种电缆国内轨道交通市场占有率达20%。2017年基地32家规上企业完成产值82.7亿元,占安徽省下达指标的118.14%,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增幅38.6%。根据省发改委公布的数据,产值增幅位列全省25个战新基地第三位。
除了龙头企业马钢外,基地的多家骨干企业也发展迅猛,取得了一批成果,如安徽学府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标国家发改委示范工程“北京燕房线信号维修及设备综合维修系统”项目,在轨道交通设备管理领域树立了标杆地位。
聚焦新兴产业 培育高端产业集群
2017年10月8日上午,安徽泰能新能源电池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这个总投资50亿元的项目正式落户马鞍山经开区。这也是泰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项目的首期项目。该全产业链项目由海澜集团、新海宜科技、栖霞建设、泰尔股份等7家企业共同发起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达100亿元,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子项目分期实施,建成后可形成产业、文化、生活和社区功能叠加的发展空间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实现年产值约500亿元,年上缴税收约20亿元。
项目决定发展,招商决定未来。近年来,马鞍山经开区提升质量效益,培育创新开放新动能。以“大”为先,实现又好又快“爆发式”发展。在保证经济质量、发展效益不断优化的基础上,马鞍山经开区紧抓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大块头”项目,以大项目促进大建设、大发展。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大对台、对欧招商力度,围绕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整车、轨道交通装备等战新产业,引进一批龙头型企业和引领型项目,加快完成优势产业链打造。重点以茂迪新能源为龙头,建设光电产业园,培育产值超200亿的光电产业链;以泰能新能源汽车、永途新能源汽车为依托,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打造新能源整车制造产业集群;针对台积电、紫光集团等行业巨头在南京、合肥投资设厂带来的上下游资源,设立半导体产业发展基金,建设半导体通用生产平台,打造半导体产业园;以中辆有轨电车为突破口,加速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
同时,马鞍山经开区狠抓项目落地,加快项目产能释放。紧抓“四督四保”、强化跟踪调度,全力加快招商引资项目产能释放,为经开区工业产值提升提供有力支撑。想方设法加快征迁、场平和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全力推动永途新能源汽车、茂迪新能源二期、达利食品二期等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成直至达产。
此外,马鞍山经开区还加快“腾笼换鸟”,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包括全面推进闲置厂房、土地整治清理,对辖区内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低效用地以及空闲厂房进行全面调查、清理、处置,最大限度地释放土地承载力,为经开区转型升级、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培育创新“主力军” 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马鞍山经开区还强化科技培育,提升创新发展动力。加快经开区“双创基地”建设,加速新能源电池研究院、中兴节能环保研究院、清华电池储能研究院等项目入驻。一方面着力打造高端综合型载体,构建涵盖特色小镇、产业研究院、大学科技园、民营孵化器等在内的多元化科创载体系统;另一方面打造创新专业化平台,依托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院、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形成完备的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人才链,有效提升经开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制定专门人才引进与培育计划,大力扶持与奖励引进各类领军型人才的企业。加速高新技术研发,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最大限度调动企业技术改进、创新研发、生产线升级、产品换代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创新支持政策,对标先进园区创新发展政策,出台适用于经开区的支持政策,对企业高技能人才引进、高层次团队建设、高新技术研发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
与此同时,马鞍山经开区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构建助力腾飞新平台。提升“硬”水平,提前协调征迁指标供给、提前办理用地报批程序、提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打通银黄东路、正崴路等园区道路,加大力度推进银塘新镇区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按照“九通一平”、设施配套、环境一流的高标准打造功能完善、设施现代的新城区,实现“配套先行、筑巢引凤”的目标。
优化“软”环境,注重园区文化氛围、社区服务、运营流程等建设,坚持“放管服”的机制创新,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一站式”服务体系,形成科学规范的服务流程和社区环境。建设“新”平台,完善融资、设计、物流、营销、人才等公共服务,特别是加快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建设、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企业经营效益、有效提升园区产业集群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