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公布了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安徽共有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位列综合榜单前30强,分别是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14位)和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15位)。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合肥经开区)诞生于1993年4月3日。现管辖面积268.97平方公里(南区建成区83.12平方公里,北区空港经济示范区185.85平方公里),设有高刘、海恒、锦绣、莲花、芙蓉、临湖6个社区(镇),共有居(村)58个。“大学城”聚集本专科院校19所(含211高校4所),在校大学生15万人。截止2017年底,全区实有人口66.3万人。
合肥经开区相继荣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家电)”、“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等国家级荣誉。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4月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常住和就业人口20万人,集综合保税区、汽车电子产业园、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外贸码头六个国家级发展平台于一体。
建区以来,经开区坚持把主导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配套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已经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汽车及零部件、家用电器、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汽车及高端装备、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前景良好。目前,经开区投产开业企业2600余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投资企业26家,国内上市公司48家,高新技术企业93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78家,国家级研发机构13家。
自2016年起,商务部对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改革,考核指标从原来的80多项精简成53项,考核标准更加注重区域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此次评选,商务部对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2017年在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体检”和量化评价。
兴办国家级经开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大创举。自1984年设立首批国家级经开区以来,国家级经开区作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