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切换
新闻
安徽省工商联:为中小企业融资通源头活水
2015
01/30
20:51

 长期以来,困扰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面对经济新常态,中小企业产生了种种不适应,感觉日子越来越难过。在近日安徽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徐发成委员代表省工商联做了大会发言,他就助推新常态下的中小实体企业发展发表了建议。

2014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安徽省工商联立足安徽、比较全国,组织8个调研组开展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安徽省中小实体企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一是约有10%的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二是经营指标较大幅度下降。2014年1-10月,与上年同期相比,有36.3%的企业营业收入出现下降,有42.3%的企业利润出现下降。三是实体企业行业利润率低于外省。抽样企业所在行业的利润率在5%以上的仅占38.2%,而外省企业所在行业的利润率在5%以上的占52.6%。四是发展信心有待进一步提升。

徐发成委员介绍说,中小实体企业发展困难,既有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规律使然,又有多年来民营经济发展内在矛盾累积的原因。

突出表现在:一是融资饥渴症。企业发展过度依赖银行信贷,但银行在经济下行时却出现抽贷、压贷、惜贷现象,导致部分企业面临资金链、担保链断裂的危机。二是转型畏难症。适应新常态,主体是企业,突破口就在转型升级。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缺乏,中小企业面临“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顾虑。三是环境焦虑症。面对新常态和经济下行压力,中小实体企业产生种种不适应的思想困惑,感觉日子不好过,不少企业反映,在反腐高压态势下,一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为了避责而不作为或不主动作为,企业形象地说“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了。

为此,徐发成发言时建议,要加大对银行金融机构的考核、激励力度,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微实体企业的信贷投放。减少融资环节,降低融资成本。按照政府出资引导、企业自愿参与原则,建立中小微企业救助基金,为中小微民营企业提供应急救助服务。加快组建民营银行,从根本上解决金融供给不足问题。建立合理的银担合作风险分担机制,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在释放民间投资的活力潜能方面,尽快制定省级有关行业负面清单,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入负面清单外的行业和领域,建立向社会公开推介项目的长效机制。坚决打破各种对民间投资制造隐形障碍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让企业有意愿、有信心、有机会投资。

徐发成说,面对新常态,中小实体企业要摆脱换挡焦虑,不要在“转不转”上纠结,不转就是等死,只有转才有机会置之死地而后生。企业家是社会的宝贵资源,要加大对新生代企业家的培养和保护,探索国有企业退休高管到民营企业担任经理人机制,鼓励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中的优秀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会各类优秀人才到经济建设一线创业发展,形成万众创业创新的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