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在全国各地纷纷提交成绩单之际,安徽工业第一区—合肥开发区再次交出亮丽的答卷:全省首个工业总产值超3000亿元开发区;全省首个税收超百亿元开发区;笔记本电脑年产2000万台套,占全球产量的十分之一;家电产业成为首个超千亿元产业;合肥出口加工区跃升7位,位列全国第6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0多亿元、增长18.1%。2014年,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合肥开发区以“一主两翼,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促进了建成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加快了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和合肥出口加工区建设步伐,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健康较快发展。特选此文供安徽省其他开发区借鉴。
企业创新发展 产业更健康
为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步伐,合肥开发区不断加大企业技改投入,2014年,这一投入比例占到工业投资的近65%。投入惊人,投入回报同样也很丰厚:2014年开发区助力企业引入各类人才2.8万余人;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合肥锻压自主研制出1.5万吨位的世界最大液压机;江淮汽车(600418,股吧)、合肥杰事杰成为国家级创新示范企业,使全区该类企业达到4家,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去年开发区家电产业在产能下降的情况下,产值却在逐步提高,成为全区第一个千亿元产业。这就说明,企业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家电产业的附加值在不断提高。2014年,合肥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并荣膺全省开发区综合竞争力、转型发展能力双冠王,成为国家首批低碳工业园区,荣获安徽省创新型园区奖。
园区大门敞开 竞争更主动
在创新的同时,合肥开发区主动敞开大门融入长三角,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去年该区进出口额较上一年增长90%以上,占合肥全市的34.6%、安徽省的14.6%;合肥出口加工区完成45.6亿美元,迅速跃升7位,成功晋级全国第6。同时,该区还积极申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公用型保税物流仓库,并获批建设了安徽获批建设首个进境水果指定口岸。2014年,该区引进项目30个,其中铜峰电子(600237,股吧)、联合利华二期、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总部等单体项目投资均超过20亿元。从以前的招商,到现在的选商,合肥开发区稳稳掌握了园区的发展方向,并实现了良性稳步发展。
民
生支出加大 居民更幸福。2014年,合肥开发区民生支出占全年财政支出的81%;新建保障性住房4665套,分配解困房1728套;全年发放各项保障资金近9000万元,惠及3.4万人;发放社会救助类资金4200多万元,受益对象6.5万余人次。不断加大的民生投入,让辖区居民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实惠:该区在全省首先实行“零租金”敬老院社会化运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让73万余人次从中受益,并在全省首创了“金育工程”项目。姚卫东在合肥开发区工作会议上表示,2015年,开发区将全面推进全球家电制造、国家级装备制造及全球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三大产业基地建设,建成运营进境水果指定口岸,推动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肉类等其他指定口岸申报,建立多功能的对外口岸和公用保税仓库等,继续实行贸易便利化举措,努力将开发区构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开放度最高,与国际市场、国际贸易直接接轨的对外开放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