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是肉牛养殖大省,是农业部规划的中原肉牛优势区,且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发展肉牛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和广阔的前景。
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安徽农大教授章孝荣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安徽养牛业名闻全国。1995年,黄牛养殖量达到最高峰,为800多万头。2000年以来,该省养牛数量迅速下降。2011年,全省肉牛存栏123万头,出栏120万头,牛肉产量17万吨。“这几年虽然新建了一些规模养牛场,但肉牛存栏量仍未恢复到上世纪末的水平。”章孝荣说,由于母牛失去役用价值,每年还需要投入3000元的饲养费,3年只能产2头犊牛,比较效益低。因此,养殖户普遍不愿养母牛,导致母牛数量连年大幅减少。母牛数量锐减,导致犊牛、架子牛供应严重短缺,出现全省性的“牛荒”。
谈及安徽省肉牛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章孝荣认为主要有四点:一是缺乏专门化优质肉牛品种,造成生产效率低、牛肉质量差、产品缺乏竞争力;二是能繁母牛严重不足,导致牛源短缺;三是生产管理水平较低,饲养管理粗放;四是饲料生产落后,特别是农作物秸秆等利用率低。
该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五年来,最大的成绩是发现了“皖东牛”,并顺利通过农业部审定,使该省又多了一个优质肉牛品种。目前该省地方肉牛品种主要有皖南黄牛、大别山黄牛、皖东牛。此外,从日本引进和牛90多头,目前存栏量占到全国和牛存栏量的九成。
“国内生产的牛肉要以中等价格为主,每斤40元~每斤100元的牛肉,将是我们发展的重点。”章孝荣说,现在最好的牛肉是国外的,最差的牛肉也是国外的,国内牛肉必须要占领中等消费群体。未来该省肉牛养殖要拉长产业链,在市场细分、拓宽销路上下功夫,特别是要注重利用电商平台,为优质牛肉找到稳定的消费群体。